推广 热搜: 幼儿家庭教育  幼教  学习  注意力训练  育儿新知  智力开发  家长教育心得  教育  学习动力  家庭教育帮 

孩子“积懒成笨”,哪个之过?

   日期:2025-02-01     来源:www.rengniang.com    浏览:776    
文章简介:每个孩子,或许从他做作业首次遇见困境时,感觉到父母对他和学习的态度、需要开始,心理上就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近期上课,检查学生几个反复强调的要点,双眼扫到心神不定的小X,提问其中一个,直接不会。

每个孩子,或许从他做作业首次遇见困境时,感觉到父母对他和学习的态度、需要开始,心理上就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近期上课,检查学生几个反复强调的要点,双眼扫到心神不定的小X,提问其中一个,直接不会。


非常小的要点,不想继续纠缠耽误上课,就需要他下课背过,等大课间时找我检查。


大课间时,小X迟迟不来,问来办公室的一个同学,


他说:“小X在走廊上和几个同学打打闹闹,玩得正开心呢。”


我让他去把小X叫来。


不一会儿,小X来了,顶着一头的汗,看来刚刚玩得非常嗨。


我问他为何不来找我,没说话,我又让他背那个小要点,他直着双眼说:“我背不过。”


我批评他说:


“这么简单的要点,课上我也反复强调了,以前也叫你们背过多次,目前又给你课下时间筹备,还背不过!

这是笨还是懒呢?”


本意是让他深思自己懒惰、不努力,后面教育的话我都想好了。

 

结果他不按套路出牌!


他居然非常认真地想了一下,告诉我:“是由于笨。”


我简直要被他憋出一口老血!


从教将近二十年,见过不少学习不努力的学生,这孩子是第一个面对老师的诱问,在“懒与笨”的选择之间,选择“笨”的孩子。


问题是:他根本不笨!


看着他黑白分明的大双眼,想象他前一刻还在走廊上活蹦乱跳,反应敏捷,目前却为了要应对我,而不能不说自己是个“笨蛋”,我又好气又好笑。


我想这个孩子是懒得太久了,以至于他不想再主动付出任何努力来改变自己,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词:积懒成笨。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每当接初中一年级新生,总会有如此的感慨:


无论开学的时候,孩子们有多积极,甚至不需刻意察看,你总会在一两个星期之内,

“被迫”先认识一部分同学——特别调皮的和特别懒惰的。


不说调皮的,先说说这类懒惰的孩子。


积极三两天后,他们就会“原形毕露”。


即便为了给孩子们培养习惯、培养信心,老师刻意布置极少的作业,仍然会有孩子不完成。


当询问他们为何不做完作业时,他们总是或者皱着小眉头,或者瞪起大双眼、小双眼;做出无辜状、痛苦状、沉思状、默然状……


与其一番交涉后,人家表示肯定改正,然而,第二天仍然没什么改进……


我不禁在心里叹息:这类孩子已经不感觉自己应该做完作业了,主观上已经舍弃了积极动脑、动手解决问题,进入一种麻木的状况。


实,他们也非常想努力表现,给老师留下好印象。


但美好的愿望战胜不了懒惰的习惯,在稍作努力之后,他们发现天天都坚持做完作业“太累了”。


于是,重又进入大脑“休眠”,与作业“消极对抗”的状况。


你和他说别的,他也说也笑,只须一提学习,整个人就会变得木呆呆的。


这个懒惰的问题是如何培养的呢?


我不禁想起我们的孩子,他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习惯不好,天天作业要做到非常晚,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课文的背诵,他刚开始磨磨唧唧不好好背,如何提醒都不管用,晚上九点多时,他磨累了想睡觉,


他爸说:背不熟不许睡!要背到一处也不可以错!


他把求助的见地投向我,我说:要听父亲的。


那天晚上儿子边哭边背,从悲伤背到绝望,终于背过。


将来虽然他做作业、背东西有时候还是慢、想偷懒,但我感觉他心里有了一个底线,就是:可以拖,但不可以不完成。


我想每个孩子,或许从他做作业首次遇见困境时,感觉到父母对他和学习的态度、需要开始,心理上就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那些态度温和而需要严格的父母,给了孩子尊重和不容突破的底线;

那些态度强硬而需要严格的父母,也给了孩子底线,但孩子有压抑感,伴随长大容易产生反抗心理;

那些态度摇摆的父母,给了孩子讨价还价的空间;

那些抱怨的父母,给了孩子不学的原因和任何事往他处推卸责任的态度。

那些“如何都好”的父母,让孩子成为对自己没需要的人。


吊诡的是,那些对孩子过于宽容的父母,总是是自觉得“懂一点教育”的父母,秉承宽容、接纳,快乐教育的理念,期望通过“不管孩子”来达到比“管孩子”还要好的教育成效。


却不知,宽容、接纳孩子,快乐教育,绝不是对孩子没需要。


没需要地“教育”孩子,孩子对自己也就没了需要,放任的结果是让孩子做事没底线。


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偷懒,孩子就在需要自己上偷懒,一次、两次仿佛没关系,三次、四次仿佛对学习没什么大影响;可是,孩子的心理在这一次次的放任中早就慢慢产生了变化,当结果明显可见的时候,孩子的懒惰心理已经培养。


有多少孩子就是如此在放纵之下,一点点 “积懒成笨”的啊!


对如此的孩子,我的感觉,年轻时是气愤和不解,目前是心疼和叹息。


他们哪儿是笨!是没了考虑和勤奋的习惯。


作为老师,我见过各种各样的孩子,通过见证他们的成长,我深刻地意识到,伴随孩子年级的升高,学习愈加不是一件只凭IQ就能解决的事。


我见过刚开始单凭聪明,学习还过得去,但由于懒散,没好习惯,成绩愈加差的孩子;也见过刚开始成绩不够拔尖,但由于有毅力、耐心和高效学习习惯,冲过瓶颈期,越学越有自信,成绩远远超出了老师的预估的孩子。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而习惯培养的主阵地在家庭,无论我们的孩子聪明与否,父母都要培养孩子任何事不要投机取巧,好好学习、认真做事的意识和习惯。


而孩子遇见困境的时候,正是培养这种意识和习惯的好契机。


父母应该想方法陪孩子冲过去,而不是态度摇摆、怨天尤人或散手不管。


此时,你的态度正很微妙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


你的做法给孩子做出了“行”的榜样。


那些已经培养了懒散习惯的孩子,也并不是无药可救。


但,凭孩子一个人的力量不可以战胜这长久以来形成的坏习气。


他需要父母的全力支持和帮助,还需要父母的理解和耐心。 


期望有愈加多的父母觉醒,投入到科学的家庭教育中来。

孩子“积懒成笨”,哪个之过?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