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本不公平却又异常公平!
一个人有多努力,就有多出色!
一个人有多出色,世界就会回报给他多少自由和尊重!
为了孩子着想,请狠心逼孩子一把!
——致父母
不知从何时起,有的父母愈加尊重孩子,愈加崇尚快乐教育。
在日常,常常可以听到如此的话:
“孩子还小,不想学就不想学,不要逼他。”
“孩子不成功也没关系,只须快乐就好,要让孩子自由地去成长。”
这类话听起来非常有道理,但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这种话真的是每一个人都有资格如此说吗?
曾有一档教育节目,邀请来了演员小陶虹和央视前节目主持人李小萌,这起节目主题是《孩子,你不成功也没关系》。
节目里小陶虹说:“不要把‘成功’、‘第一’作为教育的目的,要给孩子更自由的成长空间,更科学的教育体系。”
总结起来就是:孩子,你不成功也没关系。
但真的没关系,其实这对普通家庭根本就不适用。
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生活下来就在罗马。
小陶虹,事业上足够成功,家庭足够富裕,拥有着普通人没办法企及的资源。
他们有能力让孩子拥有更多生活选择权,所以他们的孩子从小就被教育你可以不成功,由于他们的实力足以让孩子一辈子衣食无忧。
但当大家说着孩子不成功也没关系时,大家扪心自问,大家手上的资源,是不是足以承受孩子可能承受的失败?
这个社会非常现实,大家可以追求理想化的教育,却没办法保证给孩子理想的将来。
为人爸爸妈妈不可以活在童话里,更不可以给孩子制造童话世界。
其实,没什么爸爸妈妈不期望孩子健康快乐,也没什么爸爸妈妈不心疼我们的孩子。
假如健康快乐和出色成功只能二选一,我想绝大部分爸爸妈妈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
可是目前的社会是一个角逐的社会,实力不够、能力不足,就会被淘汰。
这是一个摧毁你,却与你无关的年代;
这是一个跨界抢劫你,你却无力反击的年代;
这是一个你醒来太慢,干脆就不需要醒来的年代;
这是一个不是对手比你强,而是你根本连对手是大家都不了解的年代。
大家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假如什么都不学,什么都不会,那样就等着被社会淘汰。
试想一下,其他人家的孩子都在拼命学习,努力让自己变得出色。
而你却让孩子慢慢来,给孩子宽松教育。
在这个连机器人都能与人角逐的社会里,你让孩子以后怎么样立足?
更何况,目前国内每年的毕业生都在递增,2019年已经达到了800多万,而大家的孩子只不过其中渺小的一员。
假如孩子能力平庸,社是否会保住他的地方,只能让他屡屡碰钉子。
这是一个优胜劣汰,适者存活的年代,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曾看过如此一句话:
“爸爸妈妈未必都望子成龙,但每一个人都期望孩子有一天能变成一个成熟独立的大人,能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
可是真的的自由,都非常贵。”
确实,真的的自由都非常贵非常贵。
只有足够出色,才配得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听过如此一则笑话:
在某所著名高校,有位老教授在课堂上说了几句看上去笑谑实则意味深长的话。
老教授说:“女同学嘛,无需努力的,你仅需嫁一个好人家就好了。”
就在全场被这雷语震在当场的同时,他又说了下一句:“当然了,假如不努力,你又怎能遇见更好的男性呢?能考进大家学校的同学都要是很努力的人。”
大家抛开其他原因,来看看这几句话蕴含的道理。
老教授的这几句话的逻辑是:努力考上好学校,遇见更出色的人,在出色的人中选择另一半,从而过上更好的生活。
说白了,就是告诫大家:只有当你足够出色,你才能拥有更多选择权,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世界的确是如此,这就是世界的真相,一个人有多出色,世界就会回报给你多少自由和尊重。
所以想孩子长大后体面,有选择,有自由地生活,那样就要舍得小时候逼孩子变得出色。
即使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吃苦受罪,也好过后面的几十年一直被生活逼迫,没自由好。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收获人的事业。
说白了,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出色的人。
而出色的人都有一个一同特征,就是了解努力奋斗,了解坚持到底,了解对自己狠一些。
去年11月,任正非的小女儿姚安娜初次亮相巴黎名媛舞会就刷爆朋友圈。
能参加这场全球只有20个名额的盛宴,让无数人羡慕。
可是无人了解,姚安娜有多努力。
从5岁起她就开始训练书法、绘画、钢琴,9岁时把兴趣锁定为芭蕾舞,11岁就去上海开始专业学习。
后来,姚安娜考进了哈佛大学,学业负担非常重,天天只睡4个小时,但她一直坚持跳舞,才有巴黎名媛舞会上的绝代佳人。
姚安娜曾说:
“爸爸虽然非常厉害,但我并没计划依靠爸爸,
只想靠我们的努力,换取真的的独立。”
有如此一句话,期望各位爸爸妈妈认真读给自己,也读给孩子听听:
“生活最可怕的不是你碌碌无为,而是你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最可怕的不是你不努力,而是比你出色的人比你还努力。”
为人爸爸妈妈一是要让自己了解,对孩子最大的不负责,就是在学习上放纵自由。
为人爸爸妈妈二是要让孩子了解,你还不是最棒的,比你出色的人还在努力,你有哪些理由舍弃呢?
没哪个的幸运,可以凭空而来?
只有足够努力,才会足够幸运,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孩子可以不懂事,但爸爸妈妈必须要懂事。
电视剧《家有儿女》中有如此一幕,刘星抱怨自己什么都不会,怪当初爸爸妈妈没逼自己一把:
刘星妈:
“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叫你学,你一个人不学啊!”
刘星:
“我不想学,你就不让我学啊!
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你也不懂事吗?
你就应该从小培养我、教育我,从小你就逼着我学呀……”
孩子小时不懂,成人后才深感自己样样不如人,后悔当初没认真学习。
作为爸爸妈妈,大家也会自责内疚,为何当初没能逼孩子一把?
“小朋友,你是不是有不少问号
为何其他人在那看漫画
我却在学画画,对着钢琴说话”
上面这段歌词,被写在周杰伦的歌曲《听母亲的话》的开头,同时也道出他的童年历程。
周杰伦从4岁起开始练琴,天天训练至少两小时。
当其他人家的孩子在外面玩时,周杰伦只能坐在钢琴前被母亲拿着藤条盯着……
周杰伦成绩不怎么样,学历也不高,但正是由于母亲的严格教育,让他掌握了钢琴,成为华语乐坛的传奇。
而周杰伦对于母亲当初的“狠心”十分感激,才写了这首《听母亲的话》。
爸爸妈妈越狠心,孩子才越出色。
为了孩子着想,为人爸爸妈妈必须要替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在该“狠”的时候,就必须要狠。
只有如此,孩子才能进步,才能变得愈加出色。
长大后,他们必然会感激你过去所有些“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