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龙应台的书,有两段最让我印象深刻。
一是她说的,“ 我慢慢地、慢慢地获悉,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对你说:不必追。”每次离家,这段话就会自然的浮目前我的脑海中。每一次的离别,也就又多了几分的不舍。
而是她在与安德烈的信中谈到大家为什么学习,她说,“孩子,我需要你念书用功,不是由于我要你跟其他人比成绩,而是由于,我期望你以后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空闲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收获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收获感和尊严,给你快乐。”当我一个人一步步的考上高中,进入大学,慢慢的开始认识这个社会的时候,我才真的的领会到,确实,用功念书,就是给自己一个可以选择的机会。
有时会跟室友说,你看大家目前都20几了,还靠着父母补贴过活,其他人跟大家同龄没上学了的,早自己拿薪资了,多好,大家还比不上其他人呢。嗯,初中一年级听是有的道理。这个年龄,可以自己找钱却还依赖着爸爸妈妈,还在学校里过着安逸的生活。
读了那样多年的书,到底是为何?特别目前的孩子,承担着各方面的重压,学习对他们更多地成为一种负担,那又是为了什么?父母,看到清华北大的孩子,又是在羡慕比较什么?
我感觉龙应台先生说的非常对,学习,可以让我多一些选择。没念书的孩子,他们能做的就是他们目前在做的。以我的小学同学为例吧,大家的小学班里,仔细数来,估计也就3-5个孩子念书,其他的一些,初中都没能坚持下来。年少轻狂,总羡慕世界缤纷多彩,总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一出,便再也没回头的机会了。据我的认知,男孩都干起了搬砖的活,女孩呢,大多在杭州、广州这一带的纺织厂里工作。说到底也都是出卖劳力的活,无需什么技术需要。我并没职业歧视的意思,说实话,他们挣得也不少。不过,那样的生活,我不想要。我可以干,但,我有不同的追求。我总感觉人很不容易才来到这世上,应该做自己喜欢的事,应该去体验生活的多彩。念书学习,虽不是唯一的渠道,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讲,这是效果最好的、最常见的方法。
近日最火爆的一片初中作文说,“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是啊,大家一直期望,可以维持自己刚开始的模样。尽管现实残酷,大家也可以活源于己想要的样子。我不可以说我会一直维持我们的模样,但,至少目前,我非常喜欢自己。非常感激一路好好学习的自己,让我达成了不少过去的梦想,见识了不少不同的东西,偶尔,生活还会给我一些惊喜。
到目前了解了,学无止境不是老师挂在嘴边勉励学习的空头口号。学习,提供了一个大家可以触碰自己梦想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