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号元年+新冠肺炎疫情,今年小升初的父母太难了!孩子们在家上网课都胖了,小升初父母这一每天的,焦虑掉头发加莫名的心情不好,比和孩子他爸谈恋爱冷战还要伤心伤身!
2019年下半年传出上海要实行摇号政策,还有的父母心怀侥幸,总感觉会留出肯定的比率或者空间,但事实证明,摇号元年的政策很紧,紧到没一丝空间,一丝缝隙。4月开始,九年一贯制的学校直升意愿人数大于招生数的实行摇号,某些学校牛娃摇号未中,让一干父母心中忐忑;疫情也让“三公”的考试一拖再拖,父母心神不宁,今年选择公办对口的不在少数,没进入到理想学校的也大有人在;临时改投“三公”,面单都没拿到的后悔没早点筹备;还有父母想另辟蹊径,曲线救国,进国际学校,也是碰了一鼻子的灰。“三公”,对口,摇号还是国际学校,到底怎么样做选择,生活是不是就此不同?摇号元年,大家来解析解析:梦碎“三公”今年“三公”报名一拖再拖,等的父母有的着急,但即使是如此,今年像上外附中这种顶级“三公”名校也收到了超越1万份的简历,在差不多十分之一的中标率下,有800+的学生拿到了面单,去角逐为数不多的160个名额,而上海实验学校考试当天也热门依然,诺大的体育馆挤满了人却安静得非常,满屏都是紧张的心跳声。
上海实验学校考试当天父母在体育馆等候
1.种种关卡 角逐激烈像上外附中和上海实验学校这两所神级学校,每年单就准入标准来讲就很难:第一是面单,孩子的简历先经过初审,要了解每年几千份甚至上万份的简历,一个个看是很耗时间的,由于评审的老师数目有限,最后基本就像过电影般的场景,假如没特殊的才能,那你至少要满足几个硬核标准吧:出色少先队队长,区以上三好学生·······简历刷刷刷像满天飞絮,你需要是真金白银才能拿到面单,过了面单这一关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神级”的考试困难程度让成年人都惊呼太难了,在限定时间内回答出困难程度级别极高,涉猎广泛的问题并保证答案正确且发挥正常,这种孩子还真不是一般孩子。
2.入学报考条件高 综合素质需要高客观题(机考)和主观题(人考)相结合的考察形式是“三公”学校的标准配置,既然选择牛娃,那考试试题自然与众不同,拿数学来讲,今年上外附中机考进一步优化了题量和困难程度。去年是10道口奥题,今年减为6道,但“减量不减价”,其中的要点基本覆盖了小学阶段数学的常识要素,需要在8分钟内完成,今年常见反映比较难,对孩子思维的敏捷性和计算的准确性需要较高,最重要是不可以用纸张,只能进行心算!
举例:有两盘马铃薯,一盘是已经削皮的,一盘是还没有削皮的。每次从没削皮的盘子中取出一个,放到已经削皮的盘子中。刚开始,削皮的是还没有削皮的2倍。有个人削了28分钟后,已经削皮的变成没削皮的4倍。问一个人从刚开始削算起,削到“已经削皮的是没削皮的8倍”时,共用多少分钟?(2020上外附中考试试题)
看到如此的考试试题,不少父母表示即使自己手拿纸笔,也要计算一段时间,而要孩子心算出来,自然困难程度更是增加了不止一个层级。而今年某“三公”学校面试的题目则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文综环节的考察,充分体现了学校一贯的弘扬民族文化,吸收人类出色文明成就的人文教学理念。从文综和数学的考察来看,三公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需要不是一般高。3.临场发挥具备不确定性原因同考“三公”的牛娃之间的角逐,不只比的是实力,更讲究的是气场,有时还要拼运势。考试当天任何突发意料之外都可能发生,感冒咳嗽不可以去考吧,心情郁闷考不好吧,堵车抛锚迟到时间错过了!“阿拉斯加的蝴蝶拍动一下翅膀,太平洋上就刮起一阵旋风”。任何一点小小的事件发生都可能致使考试成绩化为泡影,最后梦碎“三公”!
所以,考虑“三公”的学生父母占比非常小,毕竟大伙都是普通人,“三公”还是留给牛娃们吧。
摇号:不知运势来了好坏“三公”梦碎,寄期望在摇号上靠不靠谱?对于父母来讲,现阶段的摇号存在两个不确定性:第一是好学校否摇得进;第二是好学校摇进来是不是像原来一样好?
1.摇不摇得进?2016-2018年上海民办初中报名人数分别约为29033、29800、29700人,各自占毕业生人数比率分别为23.18%、24.72%和23.2%。
因为今年民办初次参与摇号,大家就假定会有25%的学生会填报民办,我就来看下一些热点民办初中在本区的中签率怎么样。
备受关注的华育、上宝、兰生复旦录取率中,华育录取率大概在12.53%,相对比兰生的6.46%左右,上宝的4.98%上下要高中一年级些,但总摇中的概率不是一般低,所以寄期望在摇号中签上真是要烧高香了。
2.摇进来了就好了吗?
大家了解过去热点民办在于能提前掐尖好的学生,它的整体的教学设施、师资队伍与管理理念都是为相对应的拔尖学生筹备的,但摇号进来的学生水平层次不齐,摇进来将来老师、设施、管理理念还在,但班级环境却大变样了,看上去一样,实则需要要因地制宜了。这个时候你还能保证还是原来的味道,还是原来的配方?
1.国际学校、双语学校是民办、也要摇号只须是招收中国籍孩子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没父母理解的所谓的国际学校,只能算双语学校或实验学校,性质上也是民办学校。幼升小、小升初升学仍然在摇号规定的范围内(除纯招收外籍学生的学校以外)。所以像热点的双语学校仍然逃不过摇号的命,这个时候还是看的运势。热点民办和热点双语学校中间有什么区别,仅仅在于之后是偏国内教育还是国际化教育。
2.进九年一贯制学校困难程度大
由于九年一贯制双语学校拥有直升的名额,所以在摇号政策驱使下,这种热点的双语一贯制学校就成了香饽饽。为了防止二次摇号,不少父母宁可在幼升小的时候进入,如此直升概率大大加强,同时也导致九年一贯制的转学名额贵如黄金,发生了多人角逐的局面,人为地加强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入学困难程度。
3.遭到疫情影响 出国留学不确定性原因大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出国留学生数目呈现出井喷式的进步,从2008年-2018年的10年间,中国出国留学的总人数将近400万!(2019年数据暂未出)无疑这是跟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呈正有关的。
“三公”梦碎、摇号拼运势,国际学校将来不确定,而对口公办,更是纠结。上海的父母,真是太难了!将来低龄择校的道路怎么样走,怎么样破局摇号困境?选择公办还是民办还是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