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父母反映在教育孩子方面一直把握不好那个度,有些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保护过度,把孩子当成温室里的花朵来呵护,有些父母则相反,过于严苛的约束孩子,这不让做那不让做,有些则是对孩子的期望过度。这几种教育方法都会对孩子的成长导致不好的的影响。
第一咱们来讲一下过度关心和保护,我认识夫妻,两个人都是大学教师,从孩子出生就什么都给孩子用最好的,对孩子的衣服玩具常常性的消毒,甚至连孩子小时候用的尿布都要用蒸屉蒸一下在给孩子用,不给孩子任何机会来接触到外面的细菌,天气稍冷就给孩子加厚衣服,包裹的严严实实,但孩子却总爱生病,三天两头的往医院跑,后来孩子的爷爷奶奶建议每年都把孩子送到农村老家过暑假,让他爱玩泥巴就玩泥巴,每天跟其他的小朋友一块玩,日渐地发现孩子的身体比之前结实了不少,变得极少生病了。之前这对夫妻的做法就是明显的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减少了孩子自己的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和自己的免疫力,长期下去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孩子在父母的过度保护之下也会愈加娇气,缺少独立性。
第二种是过于严苛的父母,前些日子跟易教网的张老师聊天说到他的一个学生,平常上课的时候状况都好好的,只须父母一走到他跟前,这孩子就特别紧张,回答问题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出一点错误,后来课后跟孩子聊天才了解,这个孩子从小就被爸爸妈妈严格需要,比如天天默写多少单词才能睡觉,早上什么时间需要起床,考试名次需要在班里前五名。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考一个寄宿制的高中,可以好久不需要回家,孩子从小就在爸爸妈妈拟定的各种条条框框中长大,所以他一直非常怕我们的父母,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面对自己最亲近的人却一直想要逃开,伴随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过于严格的管教会事与愿违,孩子会变得不听话,愈加不服管制。
最后一种是对孩子期望过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两个词大伙都很熟悉,孩子们更是从小被灌输了光宗耀祖的传统观念,不少孩子都是感觉自己上学获得好的成绩都是在给爸爸妈妈争口气,把学习当成了任务,对学习毫无兴趣。特别是在中高考考试前期,爸爸妈妈比孩子还紧张,不由得就会对孩子需要过多,觉得孩子长大了就应该懂事了,就该专心致志好好学习,父母越是逼迫孩子就越烦躁,最后交流都变得非常困难,所以大家常常能看到报纸上关于高考考试学生想不开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