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幼儿家庭教育  幼教  学习  注意力训练  育儿新知  智力开发  家长教育心得  教育  学习动力  家庭教育帮 

2020学年上海川沙中学南校初三月考化学试题

   日期:2025-04-09     来源:www.whaletan.com    浏览:727    
文章简介:2020学年上海川沙中学南校初三(上)月考化学试题(十月份)(五四学制) 1、填表题(每空格1分,共15分) 1.(10分)填写下列物质的名字或化学式,判断物质类别(单质,化合物)。 物质名字   氯化钠   碳酸钙   化学式 N2   ...

2020学年上海川沙中学南校初三(上)月考化学试题(十月份)(五四学制)

1、填表题(每空格1分,共15分)

1.(10分)填写下列物质的名字或化学式,判断物质类别(单质,化合物)。

物质名字

 

氯化钠

 

碳酸钙

 

化学式

N2

 

CO2

 

NaOH

物质类别

 

 

 

 

 

2.(5分)按需要填写文字或化学表达式,并回答问题

化学式

 

 

3N

 

SO42﹣

化学式的意义

 

两个氢分子

 

 

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3.(1分)下列是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怎么样用氮气来制取化肥

B.怎么样减小摩擦力

C.怎么样培育克隆羊

D.怎么样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4.(1分)下列性质是化学性质的是()

A.溶解性 B.可燃性 C.磁性 D.惯性

5.(1分)古诗词是古人为大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只须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

6.(1分)下列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相同的是()

A.铜和钙 B.银和汞 C.镁和钠 D.氯和铝

7.(1分)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有错误的是()

A.硫酸铜CuSO4 B.氯化铵NH4Cl

C.氧化铁Fe2O3 D.氯化铁FeCl2

8.(1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为了节省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中

B.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下部

C.天平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D.熄灭酒精灯,可以用嘴吹灭

9.(1分)下列物质是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液氧 C.石油 D.食盐水

10.(1分)不同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三瓶无色气体最简单的办法是()

A.测三瓶气体的密度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瓶中

C.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

D.闻三瓶气体的气味

11.(1分)维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碳原子 B.氧原子

C.二氧化碳分子 D.以上都不是

12.(1分)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A.N2 B.HNO3 C.NH3 D.NO2

13.(1分)有的人睡觉常常磨牙,是由于人体缺锌,这里的“锌”指的是()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14.(1分)下列物质中,既有游离态的氧元素,又有化合态的氧元素的()

A.氧气 B.水 C.氧化镁 D.空气

15.(1分)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

A.SiO2 B.Al2O3 C.H2O D.CaO

16.(1分)下列关于过氧化氢(H2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每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C.过氧化氢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D.每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17.(1分)分子和原子的主要不同是()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分子大原子小

C.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可以

18.(1分)下列仪器中,不可以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A.试管 B.烧杯 C.蒸发皿 D.燃烧匙

19.(1分)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离别的一组物质是 ()

A.铜粉和木炭粉 B.水和植物油

C.食盐和砂糖 D.泥沙和蔗糖

20.(1分)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O B.H2 C.Mg D.Cl

21.(1分)艾草中含有医用价值非常高的黄酮素(C15H11O2),关于黄酮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1个黄酮素分子中含有1个氧分子

B.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由28个原子构成

D.碳、氢、氧三种元素水平之比为15:
11:2

22.(1分)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察看广口瓶内水面变化状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讲解适当的是()

①甲同学用的红磷可能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面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5分)

23.(10分)依据下列仪器,回答问题:

 

(1)A:__________ 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E:__________ F:__________ G:__________

(2)按需要填写适合仪器的编号:

1)配制溶液时,常用__________容器来溶解物质;

2)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

3)量取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

24.(5分)选择合适的元素组成物质,按需要填写它们的化学式:

(1)空气中占的气体__________;

(2)人体中最多的物质__________;

(3)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__________;

(4)植物光合用途的材料__________;

(5)代替氢气填充飞艇的稀少气体__________。

25.(4分)据最新报道:上海将启用一批以二甲醚(化学式:C2H6O)为动力能源的新型公交汽车,这或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汽车有害气体的排放。

(1)它是由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的,式量为__________;

(2)一个二甲醚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

(3)二甲醚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水平比为__________;

26.(2分)用微粒的性质来讲解下列现象是什么原因。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7.(4分)某校兴趣小组想亲身感受科学家的探究经历,选择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探究内容。

 

实验结束后,大伙收拾的实验数据如下(集气瓶容积:20mL )

组别

1

2

3

4

5

6

7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4

3.5

4

4

4

4.5

4

通过对实验结果,大部分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__。

实验结束后,小杰同学又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实验装置,并重新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1.将试管分成五等份。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足量白磷

(已知: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与红磷相同且40℃就能燃烧),

2.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将试管放入热水(>40℃)中,使白磷燃烧。

3.待白磷熄灭并完全冷却至室温后,将试管倒立于盛有室温下水的水槽中,并在水中将橡皮塞拿下。

依据上述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3结束后,将会察看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

(2)在步骤3中,在水中而不在空气中拿下橡皮塞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

(3)从测定结果剖析,上述实验中成效较好的是哪一个?写出另一个实验的一点不足:__________

2020学年上海川沙中学南校初三(上)月考化学试题(十月份)(五四学制)

参考答案与考试试题分析

1、填表题(每空格1分,共15分)

1.【解答】解:N2是氮气的化学式,氮气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氯化钠是由钠元素与氯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其化学式为NaCl;

CO2是二氧化碳的化学式,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碳酸钙中,钙元素显+2价,碳酸根显﹣2价,所以其化学式为CaCO3,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依据碱的命名办法可知,该物质NaOH读作氢氧化钠,是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故答案为:

物质名字

氮气

氯化钠

二氧化碳

碳酸钙

氢氧化钠

化学式

N2

NaCl

CO2

CaCO3

NaOH

物质类别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化合物

化合物

2.【解答】解:由化合价的表示办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可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由分子的表示办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

由原子的表示办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N可表示3个氮原子。

汞是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Hg。

离子的表示办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SO42﹣可表示硫酸根离子。

故答案为:

化学式

 

2H2

3N

Hg

SO42﹣

化学式的意义

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两个氢分子

3个氮原子

硫酸根离子

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3.【解答】解:A、怎么样用氮气来制取化肥,涉及到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研究的范畴,故正确。

B、怎么样减小摩擦力,是物理研究的范畴,故错误;

C、怎么样培育克隆羊,是生物学研究的范畴,故错误。

D、怎么样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故错误。

故选:A。

4.【解答】解:A、溶解性是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可燃性是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磁性是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惯性是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解答】解:A、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只不过形状发生改变,没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蜡炬成灰的过程中发生了蜡烛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是化学变化。

C、野火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可燃物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是化学变化。

D、爆竹爆竹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生成,是化学变化。

故选:A。

6.【解答】解:A、铜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为Cu,钙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为Ca,该选项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相同;

B、银、汞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为Ag、Hg,该选项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大写字母不相同;

C、镁、钠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为Mg、Na,该选项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大写字母不相同;

D、氯、铝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为Cl、Al,该选项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大写字母不相同。

故选:A。

7.【解答】解:A、硫酸铜中铜元素显+2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CuSO4,故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

B、氯化铵中铵根显+1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NH4Cl,故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

C、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Fe2O3,故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

D、氯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FeCl3,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

故选:D。

8.【解答】解:A、剩余的药品要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不可放回原瓶,预防药品污染,故A错;

B、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故B错;

C、天平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故C正确;

D、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故D错。

故选:C。

9.【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是混合物;

B、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

C、石油中含有多种碳氢化合物,是混合物;

D、食盐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是混合物。

故选:B。

10.【解答】解:A、测定密度办法比较复杂,而且氧气和空气的密度相当,故错误;

B、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现象不变,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在二氧化碳中熄灭,现象不同,能辨别,故正确;

C、空气和氧气在石灰水中的现象相同,不可以辨别,故错误;

D、三种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闻气味不可以辨别,故错误;

故选:B。

11.【解答】解: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因此维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

故选:C。

12.【解答】解:A、N2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

B、氧元素显﹣2价,氢元素显+1价,设氮元素化合价为x,则:(+1)+x+(﹣2)x3=0,解得x=+5;

C、氢元素显+1,设氮元素化合价为y,故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y+(+1)×3=0,解得y=﹣3;

D、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氮元素化合价为z,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z+(﹣2)×2=0,解得z=+4;

故氮的化合价最低的是C。

故选:C。

13.【解答】解:依据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有什么区别。

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定义元素来表示;分子的构成,用微观粒子来表示。

元素是具备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定义,只讲类型,不讲个数。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碘、氟、钙、铁、锌”等不可以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

故选:C。

14.【解答】解:A、氧气是单质,只含有游离态的氧元素,故A错;

B、水中的氧元素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故B错;

C、氧化镁是化合物,只含有化合态的氧元素,故C错;

D、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氧气是单质,氧气中的氧元素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二氧化碳、水蒸气是化合物,氧元素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故D正确。

故选:D。

15.【解答】解: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分别是氧元素和铝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

故选:B。

16.【解答】解:A.过氧化氢中只含有过氧化氢一种物质,不含氢气和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每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元素是个宏观定义,只讲类型、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D.每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7.【解答】解:A、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而原子只能重新组合,这是分子与原子的本质不同,故A说法正确;

B、分子和原子不可以笼统地比较大小,一般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故B说法错误;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也可分,故C说法错误;

D、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18.【解答】解:A、试管可以用来直接加热,故A错误;

B、烧杯不可以直接燃烧,需要垫石棉网,故B正确;

C、蒸发皿可以用来直接加热,故C错误;

D、燃烧匙可以用来直接加热,故D错误;

故选:B。

19.【解答】解:A、铜粉和木炭粉均难溶于水,不可以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离别,故选项错误。

B、植物油和水均是液体,不可以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离别,故选项错误。

C、食盐和砂糖均易溶于水,不可以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离别,故选项错误。

D、蔗糖易溶于水,而泥沙不溶于水,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离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0.【解答】解:A.O是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可以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符号是氢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Mg是金属元素,可表示镁元素,表示一个镁原子,还能表示镁这一物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D.Cl是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氯元素,表示一个氯原子,但不可以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黄酮素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黄酮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C.黄酮素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D.黄酮素中碳、氢、氧元素的水平比为(12×15):(1×10):(16×2)=90:5:
16,故错误。

故选:B。

22.【解答】解:

①、实验中所取红磷的量不足,会使装置内氧气不可以被全部消耗,所以使得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体积的,故讲解合理;

②、若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则会使实验装置漏气,那样外面空气就会进入集气瓶内,因此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故讲解合理;

③、若乙同学没将弹簧夹夹紧,会致使实验中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而逸出,因此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增大,故讲解合理;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因此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增大,故D讲解合理。

故选:D。

3、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5分)

23.【解答】解:(1)图中A、B、C、D、E、F、G的名字分别是:烧杯、水槽、胶头滴管、药匙、酒精灯、量筒、漏斗。

(2)

1)用来溶解物质的容器是烧杯;

2)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滴管;

3)量取肯定体积液体时所用的仪器是量筒。

故答案为:

(1)烧杯、水槽、胶头滴管、药匙、酒精灯、量筒、漏斗;

(2)1)A;2)C;3)F。

24.【解答】解:(1)空气中占的气体是氧气,其化学式为O2,故选项说法正确。

(2)人体中最多的物质是水,其化学式为:H2O。

(3)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其化学式为:SO2(合理即可)。

(4)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用途的材料,其化学式为:CO2。

(5)代替氢气填充飞艇的稀少气体是氦气,其化学式为:He。

故答案为:

(1)O2;

(2)H2O;

(3)SO2;

(4)CO2;

(5)He。

25.【解答】解:(1)二甲醚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二甲醚的相对分子水平为:
12×2+1×6+16=46。

(2)一个二甲醚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二甲醚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2:6:
1。

(3)二甲醚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水平比为(12×2):(16×1)=3:2。

故答案为:

(1)三;46;

(2)2:6:
1;

(3)3:2。

26.【解答】解:①花香四溢,是由于花香中含有些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大家闻到花香。

②给自行车汽车轮胎打气,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

故答案为:

①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②分子间有间隔。

27.【解答】解:剖析表格数据可知,大部分组的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故填:

(1)待白磷熄灭并完全冷却至室温后,将试管倒立于盛有室温下水的水槽中,并在水中将橡皮塞拿下,察看到试管内的水面上升,到达刻度1处;故填:试管内的水面上升,到达刻度1处;

(2)实验B中,在水中而不在空气中拿下橡皮塞是什么原因预防空气进入试管,使测定结果偏低;故填:预防空气进入试管,使测定结果偏低;

(3)实验A中,装置的气密性不容易控制,且误差比较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导致空气污染,对比两个实验,实验二的成效较好;故填:图B;A不环保、误差大。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