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题共_______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指定地方,书写工整,字迹明确,禁止用修正带!!!
(一)默写(10分)
1. 馨香盈怀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龟虽寿》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赠从弟》
4. 剧哉边海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梁甫行》
5. 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
【参考答案】
1.路远莫致之
2.老骥伏枥
3.岂不罹凝寒?
4.寄身于草野
5.归雁入胡天
(二)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小题(4分)
黄鹤楼
【唐】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什么地方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6.诗中加点词“余”的意思是__________(1分)
7.本诗描写了诗人__________时的所见所思,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情感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3分)
【参考答案】
6.剩余,剩下
7. 登楼远望(登高远眺或登楼观景,2分) 愁(1分)
(三)阅读下列古文,完成下列小题(8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10月12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持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什么地方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讲解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念无与为乐者( )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 ) (4)相与步于中庭( )
【答案】(1)考虑(想到);(2)于是;(3)睡觉;(4)一块。
9.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赏月的欣喜、贬官的悲凉和自我排遣乐观的心情。
1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理,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B.文章1、二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址、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C.文章2、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点: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答案】D
【分析】D.庭中的景物无水。
(四)阅读下列古文,完成下列小题(12分)
王羲之窃秘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②?”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__________,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③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昔幼时师卫夫人见之,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注解】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②所秘:所珍藏的书。③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
11.讲解文中加点的词。(4分)
(1)窃而读之( )
(2)不盈期月( )
【参考答案】(1)偷取;(2)满
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适合的一项是( )(3分)
A.爸爸见他还小,担忧他不可以领悟书中的奥秘。
B.爸爸见他还小,害怕他不可以守旧书中的机密。
C.爸爸见他还小,恐怕他不可以秘密地进行学习。
D.爸爸见他还小,担忧他还不可以掌握珍藏书本。
【参考答案】A
13.文末卫夫人流涕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参考答案】为自己教会出来一个好弟子而感到欣慰(2分);为王羲之成材感到开心(1分)。
14.王羲之成为大书法家的故事可知道成才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①自己上进好学;②名家的引导(或好的家庭教育)
(五)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14分)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4月22日)
__________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址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宛若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区域,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我们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实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4月22日)
__________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地区。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第一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区域,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址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__________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期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非常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用途。汤恩伯觉得南京江阴段防线是非常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达成。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所有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区域,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5.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称之为: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电头(消息头)
16.结合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可以了解《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的是_________路军渡江的状况。(2分)
【参考答案】中
17.试讲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汇的意思。(4分)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宛若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喻腐朽权势比较容易被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2)没风浪,水面非常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18.《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文章主体部分写解放军渡江可分为三层,请你在下面写出起止点。(3分)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第二层:从“21日下午五时起”到“不起丝毫用途。”
第三层:从“汤恩伯觉得”到篇末。
19.文中画曲线部分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其用途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议论;突出我军英勇善战,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议的反动本质及士气败落、不堪一击的军情,又有非常强的政策性,从而使这篇新闻具备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