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90%的父亲觉得自己和孩子非常亲密,但在孩子心里,31%的孩子不想和父亲说源于己的秘密,甚至有41%的孩子表示父亲从未问过他们在婴幼儿园发生的事。昨天,“好父亲教室全国公益行”活动在沪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父亲在亲子伴随上欠缺方法,不少父亲的伴随仍停留在跟孩子一块玩手机等电子商品阶段,用“电子保姆”打发孩子,并不是优质的亲子伴随。
活动现场,一份由中科院心理所行为生物学研究室作为科研支持的调查报告正式发布,项目组走访了全国不同城市的23所婴幼儿园,共发放了1500份问卷。
“父亲常常要陪顾客喝酒,我期望自己就是那个顾客,如此父亲就能每天陪我了。”“我一打架,父亲才会跟我说话。”“父亲成天都在玩手机,连送我上婴幼儿园也是在看手机。”不少婴幼儿园孩子在访谈中吐露心声。数据显示,90%的父亲都觉得自己和孩子非常亲密。但在孩子心里,31%的孩子不想和父亲说源于己的秘密,41%的孩子表示父亲从未问过他们在婴幼儿园发生的事。课题组专家剖析觉得,这项对比数据了解明父亲的伴随方法存在问题。
除此之外,调查同时显示,中国父亲们在亲子伴随的态度与方法上仍然相当欠缺。北京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闵乐夫教授介绍,在被问及亲子伴随遇见的最大问题时,有44%的父亲以工作忙为托辞缺席亲子活动,有23%的父亲苦于孩子总缠着自己,26%的父亲则感觉亲子活动太单调。另外,还有三成父亲从未参加过孩子的父母会。
都说“父爱如山”,在专家看来,父亲的第一个角色是家庭关系的构建者,是孩子的行为榜样、生活玩伴和精神导师。但现在近况来看,不少父亲的伴随还停留在跟孩子一块玩手机等电子商品阶段,并非优质的亲子伴随。“调查中,大家发现中国式父亲还存在不当伴随的问题。”闵乐夫介绍,一是错误模仿,如用打骂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另一种是错误反馈,如孩子怎么样央求都换不来父亲的伴随,但学了一句脏话,父亲就立刻围过来,那样在孩子看来讲脏话才能换来父亲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指导优质亲子伴随,“好父亲教室”依据调查中孩子们的描述总结出“好父亲八大标准”,正式启动了全国首个“国民好父亲标准”投票活动。“在调查过程中,大家发现羞于表达、情绪不稳、需要苛刻、推卸责任依旧还是中国式父亲的容易见到问题。”闵乐夫表示,正因这样,此次发布的好父亲标准覆盖了情感方法、互动参与、职场榜样、家庭表现等八个方面,比如,无论父亲从事什么职业,都应有所追求;擅长借助每个细节真实地表达情感,让孩子了解父亲的关爱等。
国民好父亲八条标准
善用细节,流露情感。父亲应该擅长借助每个细节表达情感,让孩子了解父亲的关注与关爱;
不明状况,不露声色。不对孩子妄下结论,急于批评,而应该先察看知道状况;
一同成长,袒露心声。和孩子推荐我们的成长和情绪,让孩子感觉到父亲不是高高在上;
亲子活动,抛头露面。父亲多积极参与孩子的校园活动,防止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异性关系,巧露情史。轻松看待孩子的异性情感,推荐自己和异性朋友的故事,帮助孩子处置朋友关系;
带头尝新,故意露丑。勇于尝试新鲜事物,失败后坚持挑战,让孩子了解露丑并不可怕;
不懈追求,锋芒毕露。无论父亲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有所追求,在我们的范围展示光芒;
家庭生活,小露一手。父亲也要参与家务,做饭或洗衣服都能展示父亲另一面的本领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