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上海实验学校东校时,正值妇女节前夕,校长王玮航的办公室里摆满了一盆盆贴着祝福语的多肉植物,教师们三五相约前来挑选。王玮航说,不管礼物贵重与否,总要让老师们每一个节日感觉过得有意思。“今年教师节,我还想评一个‘最好园丁奖’,看看什么老师对植物的呵护最贴心。”
“让有意义的事变得有意思”和“学生的问题就是大家的课题”是王玮航的两句口头禅,而他确实在办起上海实验东校这所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过程中,把很多事变得既有意义更“有意思”。
校长名片
王玮航
1970年出生 中共党员
2004年到今天受上海实验学校委托,任上海实验学校东校校长
2008年到今天任上海实验学校副校长
2012年到今天兼任浦东新区锦绣小学校长
随时听取各方建议
2004年十月,王玮航同意委任,从上海实验学校的浦西田林校区来到了完全陌生的金桥碧云社区,接管了上海实验学校东校。当时的实验东校虽然占地面积达55亩,却是空空荡荡,教学楼还是毛坯的。王玮航和6位老师去社区一户户家访,最后也只招到了30多位学生。王玮航回忆说:“地大人少,大家不能不把校园圈起来、缩小范围,要不然学生捉迷藏,人也找不着。”
近10年过去了,实验东校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热点学校,学生人数多达2500余人。这所有都来自于王玮航对“立足社区服务”和“坚持学生为本”的坚持。“大家是一所面向国际社区的公办学校,第一就应该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要知道服务对象的需要。”2004年,王玮航通过社区调查获悉,社区的居民最渴望的是民主、可亲、理解孩子、有爱心的、有高修养的、擅长交流的教师。
“这里的父母学历素质都相对比较高,对孩子的教育需要是全方位立体的,而不是仅关注到孩子的学业成绩。在这种期望下,任何的不周到都或许会引来争议,所以,大家要做得更科学。”“父母的需要”给王玮航带来了非常大的启发,他设计了学校教育服务体系——办学的第一年,专门设立了教育水平控制部,设置了每周一的父母接待日、放置了“校长信箱”,开设网上教育服务“水平投诉”箱,随时听取各层面的建议。“校长信箱”只须父母有来信,校长肯定在一周内回话,即便目前学校已从刚开始的2个班扩容到了目前的50几个班。“最好的服务就是要通过交流,而学生的问题就是大家的课题。”
充分尊重父母建议
实验东校现任家委会主任米晓军的女儿读小学三年级,在他眼里,王玮航不只非常有亲和力,还是个思想开放的校长,特别是特别能同意父母的建议和建议。“他乐意同意父母参与学校的管理和监督,更会把父母的建议反馈到工作实质当中。这在其他学校里可能并不多见。”
王玮航的学校大门是向父母开放的。“譬如,家委会每月都会去学校饭店进行一次例行抽查,主要就是为了监督学生饭店的伙食状况。”米建军说,无论是之前换口味更好的大米,还是日前由于转基因风波而协商更换食用油,王玮航一直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听取消化父母的建议,并作出适当的调整,消除大伙顾虑。
在王玮航看来,积极回话社区父母的教育诉求是公办学校的义务所在。晚托班、教室安装空调、雾霾天空气净化器的用法、男生教育、父母学校培训等等,这类问题在实验东校都得到了积极的回复。特别是成立了各级家委会组织,父母通过直选投票进行权力授权,委托家委会成员代言,与学校共商学生成长。父母感觉在实验东校,他们被足够的尊重。
依据学生心愿开课
九零后年轻教师刘珺瑶说,王校长是个非常大胆、新潮的人,乐意放下让年轻教师尝试改革,不只这样,他在孩子们眼中的魔力也令她羡慕不已。
去年春天实践考察外宿期间,刘珺瑶带班的男孩宿舍门锁坏了,她找了宾馆客服迟迟未能解决。“学生就说,大家去找王校长吧。当时,我一愣:如何会想到找校长呢?一定是校长曾帮他们解决过难点。”刘珺瑶说,在有些学校,校长可能总让学生感觉有距离感,但在这儿,学生们和王校长特别亲,也非常信赖他。“你时常能在校园看到低年龄的学生冲上去就给他一个拥抱。”
在孩子们眼里,王玮航就有“神奇”的力量,能满足他们的各种心愿。在实验东校,除去台球、马术、蝶艺等五花八门的课程外,还有一类学生“心愿课程”:学生可以在心愿墙上就写下我们的心愿,期望学校有哪些新课程,只须心愿下面有超越15人的附和,学校就会请校内教师甚至外聘教师来开课,满足孩子的心愿。上学期新开的烹饪课就使学生的心愿梦想成真。王玮航常常和教师们说,开课不要怕麻烦,学校资源不足,就挖掘父母资源、社区资源和社会资源。“这儿是初中学校,期望能通过各种课程打开学生的兴趣喜好。”
塑造校园“快乐”景观
“要让孩子在学校里的每一天都是快乐、进步的、成功的。学校就应该是一种快乐体验,而天天的进步成功不是和其他人比,而是和我们的过去比,进步了就是一种成功。”王玮航把这种快乐理念融入了校园的每个角落,亲自组织学校的环境设计。无论是集合了全校师生、职员的笑脸墙,教学楼中庭的生态园,还是每层楼的主题长廊,实验东校渐渐从一个10年前的毛坯学校变成了上海拥有“十大校园景观”的学校之一。有时,王玮航半夜读到一首好诗或一句妙言,就会立刻发给教会主任让他布置到学校墙上。“大家墙上并没太多直露的名言警句,有些是富有哲理和幻想的小诗,更多的是学生自己创造的作品。”
在实验东校,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教学楼墙上挂着的巨幅黄色队旗,窗框、门口、走廊墙壁甚至球场上的球框都被漆成了黄色——该校体育节获胜一方的颜色。卜春兰是建校之初的第一批教师之一。她告诉记者,王玮航的每一个活动一直都能叫人眼前一亮,譬如,该校的体育节就很与众不同。“全校学生被分成两个队伍,分别为红队和黄队。在1个月的体育节里,不只每人有项目,红黄两队还有群体对抗赛。获胜的队伍不只队旗要高挂一年,队伍的标志色也会成为整个学校的装饰色。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领会到了合作、开心的体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