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父母,总是以为,学校是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最为重点的原因。所以想方设法、挖空心思、挤破头、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个好学校。
不过,不少父母机关算尽,也没想到,好家庭就是一所好学校。与其大费周折让孩子择个好学校,不如从身边做起,给孩子办个好学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四省市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显示,家庭对孩子的隐性学业支持原因更值得关注。那些擅长听取孩子建议的家庭,正能量多的家庭,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出色。各位父母,从你做起,从家庭做起,给孩子在家就办个“好学校”。
1、擅长听取孩子建议的家庭 孩子成绩更出色
成绩出色的学生家庭更多使用协商、民主的亲子互动模式。数据显示,“会听取孩子建议”的家庭,子女成绩出色的占39.11%,而子女成绩较差的比率仅为19.90%。
面对教育分歧,爸爸妈妈选择“私下再协商”的家庭,其子女成绩出色的比率高达76.10%,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家庭选择比率仅为11.98%。
在民主、友好的家庭中,学生能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信赖感被学生内化为学习潜力和动力,运用于学习的自我管理中,继而促进学业水平的提升。
2、爸爸妈妈情绪越正向,子女成绩出色比率越高
家人间的情绪理解与反馈不容忽略。调查显示,家庭成员间对情绪的理解和反馈越好的家庭,其子女成绩出色的比率越高。
如当爸爸妈妈情绪不好时,“能感觉到家人支持和关心”的家庭,其子女成绩出色的比率最高,为74.12%,而冷漠、疏离的家庭中,如“不如不说,说了更闹心”和“说了他们也不可以理解”,子女成绩出色的比率仅为12.48%和5.41%。
爸爸妈妈的消极心理会投射并传染子女,特别对较为敏锐的孩子来讲,假如爸爸妈妈的情绪不同,则孩子的心理调适就比较困难。久而久之会给子女导致巨大的心理负担,影响其学习成效。
本次调查还发现,家庭结构对小学生学业水平有显著影响。离异和再婚家庭中孩子成绩出色的比率大大减少;而在成绩较差的小学生中,单亲和再婚家庭又占了相对较高比率。
3、爸爸妈妈常常念书看报 孩子成绩更出色
数据显示,“阅读型”家庭子女成绩出色的比率更高。闲暇时爸爸妈妈常常“念书看报”的家庭中,其子女成绩出色的比率为31.31%,高于“看电视、玩电脑、手机”、“朋友聚会、打麻将娱乐”等家庭。
调查还发现,学业水平较高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也相对更多。由此看来,为孩子创设好的“阅读型”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学业成长的意义不言而喻。
4、家人共进晚餐 孩子成绩常见更好
小学生学业水平与家庭组织娱乐活动的频率密切有关,家庭组织娱乐活动的频率越高,小学生成绩出色的比率也越高。数据显示,选择“从不”、“偶尔”和“常常”组织家庭娱乐活动的家庭,成绩出色的小学生比率分别为17.74%、27.35%和39.19%。
进一步对每周家庭成员共进晚餐的状况进行调查时发现,成绩出色的学生家庭,“几乎天天”和“每周2-3次”家人共进晚餐的比率均高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家庭。
有意思的是,“父亲常常和孩子做的事”对小学生的学业水平影响明显。在成绩优 秀的小学生中,父亲能常常和孩子“一块玩智商游戏”的占比最高,为58.23%,其他选项依次为“打闹玩耍” ,“一块运动”,“一块聊天谈心”,“一块尝试新事物”,“一块维修东西” ,“讨论军事、科技、政治、历史等话题”,“一同守旧一个秘密”。
5、会管理零烧钱的孩子 学生学业水平更高
主管理能力高的小学生学业水平也更高。数据显示,当问及小学生“兴趣班是如何选的”,能表达自己爱好愿望、独立做出选择的小学生(“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