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幼儿家庭教育  幼教  学习  注意力训练  育儿新知  智力开发  家长教育心得  教育  学习动力  家庭教育帮 

不少爸爸妈妈,就输在“分寸感”上

   日期:2024-12-16     来源:www.huyonger.com    浏览:613    
文章简介:01 家应该是温馨甜美的地方,开满爱的花。 可不少的家,却会伤人。

01

家应该是温馨甜美的地方,开满爱的花。

可不少的家,却会伤人。

近期,皮克斯的动画《包孩子》斩获奥斯卡最好动画短片,看上去温情萌趣的动画,却刺痛了不少父母的心。

由于它告诉大家,有些爱,真的会“吃”人。

故事主角是一个华人母亲,老公工作忙,天天只能自己做家务,内心十分孤独。有一天,她发现自己亲手做的小包子忽然活了过来,很惊喜。

 

母亲把包孩子当作我们的孩子养大,各种悉心照顾,生怕他磕着碰着。

母亲激动地迎接这个小生命,但包孩子非常快就成长了,她不能不面对现实:孩子不会永远这么可爱,更不会听话。

包子大了,有了我们的世界,把母亲隔绝在外,把房门推开,表情瞬间冷漠。

 

一天晚上包孩子回来了,还带回来了一个金发碧眼的洋妞儿。洋妞儿亮出无名指上闪闪发光的钻戒,宣示着我们的主权。原来包孩子回来,只不过为了整理行李,它要离开这个家。

母亲死死守着门,也改变不了包孩子离开的念头。失望和愤怒之下,她一把将包孩子塞进了嘴里,然后蹲在地上哇哇大哭。不少人会感觉“吃”的片段非常吓人。

现实虽然残忍,却是不少家庭的真实写照。事实上,不少孩子已经被爸爸妈妈控制,跟被“吃”掉的包子一样。

多少母亲,把孩子捧在手里怕摔坏,恨不能无时无刻陪在孩子身边。

孩子上婴幼儿园,恨不能装一个摄像头时刻看到孩子的动态。孩子做一件手工,刚刚拿到剪刀,就快点抢过去,说我来剪。看到孩子做家务,二话没说抢走,说他做不好,念书才是正业。

 

结果,孩子我们的独立空间愈加少。最后被全部侵占。

 

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却忘记了,要维持分寸感。


02

王朔曾说,“我不记得爱过我们的爸爸妈妈。小的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一方面感觉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但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

 

这写出了不少人对爸爸妈妈的感受。过去那样亲密美好的关系,为什么会变得硝烟弥漫呢?

 

为何亲子关系会伴随年龄的增长,变得愈加紧张。我想,有非常大一个原故跟爸爸妈妈的分寸感有非常大的关系。

 

由于小时候,孩子小,离开家没办法存活,只能忍受。你没试着去了解孩子,去好好的尊重孩子爱孩子。只不过想着通过简单暴力的方法来控制孩子。

 

那孩子长大后,也不会有耐心来面对你。那些童年痛苦的记忆会折磨他们的心灵。

以至于只能躲开这种关系。最后却了解,这是装不出,也躲不掉的。

 

可为何不早一点好好爱呢?越早了解分寸感的爸爸妈妈,最后跟孩子的关系会越舒服亲密。

 

分寸感是什么?它没统一的规范,因人而异。但它叫人的感觉是一样的,就是适合,恰如其分。

譬如爱孩子,给孩子亲密的爱,却也不可以忘了,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选择权利,并敢于放下。

 

03

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和犯了错误的权利。

 

我一直强调给孩子尝试的权力,甚至可以让他们犯点错。

可不少母亲不同意,感觉大家爸爸妈妈有哪些用途就是让孩子少犯了错误,让孩子不受伤。

不然要爸爸妈妈做什么?

 

的确,在孩子生命的刚开始几年,他们需要无微不至的关心,需要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可大家也要看到孩子对于自我的表达。

看到他们的反抗,其实是有缘由的。

 

就算一个两岁的孩子,也大概跟你举着小拳头说不。

他们在争取我们的权力,在表达自己。

你如何解决?

譬如他就是要把这块石头拿回家。

他就是要把这毛绒绒的芦苇带回家。

 

遇见这种情况,老婆一直会犹豫。

但我一直选择支持小小鱼。

只不过在家门口的时候,我会提醒他,不要让芦苇的毛全部掉了,就不好玩了,掉家也不好搞卫生,你看他们非常轻,风一吹就跑了。

建议你可以试着包一下,或者放阳台。

他达到了带回家的目的,也想配合放阳台。

 

而现在,他还是会捡石头回家。

但不会带芦苇回家。

 

有时,大家要相信孩子。

他们并非那样蛮不讲理,真的蛮不讲理的孩子,都是被逼出来的。

由于无人想听他们讲,他们只能蛮干。

 

也要相信孩子的选择,他们也会考虑后果。

有时比你还了解地记得后果。

 

而首要条件是要让他们自己去做,而不是你告诉他结果。

在做的过程中,孩子了解了什么能做,什么不可以做。

而下次,他就会做得更好,更自觉。

04

你什么时间才能放开孩子的手?或许你会说等孩子筹备好的时候。

其实,不少孩子早就筹备好了,譬如到了六七岁的年龄,他们已经能独立做不少的事。

可母亲却还停留在一两岁里。渴望拥有孩子的全部时间和关注。

 

可是孩子却渴望不根据母亲的安排。

结果母亲就想尽方法来讨好,或者打击孩子,用这类办法来达到控制的目的。

由于只有控制住了,才能感觉好,感觉自己被需要,感觉自己还是一个母亲。

 

可如此却会牺牲掉孩子的空间。

只有在被需要的时候准时响应孩子,在无需的时候,了解让开的母亲,才能让孩子的独立空间变大,才能找到真的的自己,进步出健康的独立人格。

 

让自己跟着孩子一块成长,有足够的勇气放下。

“世界上所有些爱都以聚合为最后目的,只有一种爱以离别为目的——那就是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

爸爸妈妈真的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快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离别出去,这种离别越早,你就越成功。”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研究了数万例母婴关系后,他说,做母亲,做个足够好的母亲就好了。

这个足够好,我感觉是爱不可以少,少了就不够好,但也不可以过分,由于多了更不是好事。

这就是爸爸妈妈的“分寸感”。

而如何做到有分寸感,却是大家一辈子需要学习的。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