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再叛逆就把你送到婴幼儿园去,让老师整理你!
在遇见孩子叛逆的时候,让老师整理你,总是成为管教用的金句。
这句话不只会削弱父母的威信,还为孩子制造如此一个印象:婴幼儿园是个可怕的地方,老师是个可怕的人,只有叛逆的孩子才会被送去那里,同意管教和惩罚。当孩子不断听到父母如此的恐吓后,他对婴幼儿园和老师的惧怕就会不断强化,并出现拒绝入园的行为。
2.等你上了婴幼儿园,可就没这么高兴自在了。
孩子入园前,部分父母会对孩子如此说。这会让孩子以为婴幼儿园会限制他的自由与活动,对婴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
父母这种说法,根来自于对婴幼儿园生活、学习技巧的不知道。孩子在婴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就是玩,老师会携带孩子们在室内过家家、玩益智游戏,在户外爬绳网、玩沙玩水,就连着装、喝水等平时生活活动,也会穿插着有趣的手指游戏帮助孩子理解。在老师引导下,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达成着自己的全方位进步,同时,与小伙伴的相处,攻破一个又一个的挑战等,也会让他们收成更多的快乐。
3.等你上了婴幼儿园,就了解父母有多好了。
这句话一说,不经意间流露出爸爸妈妈对老师的不信赖。孩子本身都是很敏锐的,爸爸妈妈这种对老师的不信赖也会传递给他们,从而先入为主地觉得老师非常凶、老师不会爱惜他们。
爱孩子是爸爸妈妈的天性,爱孩子也是幼师的天职,这两种爱确实有不同,譬如当孩子摔倒时,老师不会像母亲一样快点抱起孩子,而是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当孩子不吃饭时,老师不会一直追着喂,而是通过绘本故事、儿歌等引导孩子独立进餐,认识偏食、挑食的危害。
老师没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但这也正是老师爱孩子的方法,用耐心与专业引导着孩子健康成长。老师们时刻都在知道孩子、研究孩子、引导孩子,通过抱抱、拉拉小手、亲亲小脸等动作来传递爱,亲近孩子,给予他温暖的感觉,让他感觉到老师也和父母一样爱他们。
4.上婴幼儿园不要哭着找父母,不然就不来接你。
担忧孩子因入园焦虑而哭闹,有些父母会提前给孩子敲警钟。这种吓唬的方法总是事与愿违,让孩子对入园更没安全感,担忧父母离开后,就再也不去接他了。
那样小的一个人,要离开亲人呵护的怀抱,一个人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怎能没一些不适和抗拒呢?面对孩子的入园焦虑,父母应更多地表现出关切与爱惜,帮助他排解负面情绪,引导其渐渐认识婴幼儿园的有趣与好玩,而不可以为了让他留在婴幼儿园就吓唬他。
5.你再如此下去,到了婴幼儿园可如何解决啊?
有些父母对孩子从小就包办代替的多,以至于这类孩子出现自理能力比同龄孩子弱的状况。当看着马上要入园的孩子仍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穿脱衣时,父母又忍不住发出类似的牢骚。当父母这么说时,孩子或许会懊恼自己笨,失去了入园的信心。
其实孩子入园前,不会自己吃饭、穿脱衣服这类技能也没关系,由于学前教育包括一块要紧内容,即生活活动。入园后,老师会帮助孩子培养规律的1日作息习惯、科学有序的生活常规,并且逐步放下让孩子掌握自我服务,多方面提升孩子的自理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