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久前在外边吃早餐。
旁边一桌坐着一家三口。
孩子应该是要去婴幼儿园,背着一个小书包。
父亲匆匆吃完早餐后就开始玩手机。
孩子吃了几个饺子就说要蘸点醋。
刚好自己桌的用完了。
“叫你父亲去拿。”孩子妈有点不开心地说。
“父亲,拿醋。”
“你一个人去,不是告诉你了,我们的事自己做嘛。老师如何教的?”
父亲头也不抬地说。
孩子抿了一下嘴巴,然后自己去隔壁桌拿去了。
没想到刚拿起来就掉在了地上。
满地的碎片和撒开的醋。
空气里都酸酸的。
“你这个笨手笨脚熊孩子。看我不打你屁股!”这个时候父亲就起身骂起了孩子。
母亲快点把吓的不知所措的孩子拉了过来。
“这么大瓶子的醋,是有点滑,没事,跟老板道个歉,赔一瓶就好。下次注意点”
“我看就是你惯的,就了解过分娇纵,一点小事都做不好。”孩子父亲一脸的不耐烦。
“那我是否也惯你了。孩子的事你什么时间操过一点点心。家的事你又关心多少?你还好意思大喊大叫。假如不是你玩手机,没照顾一下孩子,会如此吗?”
“你,不告诉你了。”这个时候父亲也支支吾吾不知怎么说了。
大家常常说不要过分娇纵孩子,要孩子独立。
可是,你真的好好爱孩子了吗?
不少的爸爸妈妈,尤其是父亲,打着要孩子独立的招牌,躲进我们的世界里玩乐或者清净。
假如有一天你老了,你需要孩子为你做点事的时候。
是否会得到种种推诿呢?
好似你当年糊弄孩子那样。
明明在玩手游,却跟拉着自己手的孩子说自己有事要忙。
明明是想看一场球赛,却推开孩子说父亲忙。
有时候,找着借口,推开孩子的手。
其实你推开的不是孩子,而是在伤害孩子对你的依恋之情。
要了解,播种爱才能收成爱。
爸爸妈妈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态度,总是影响着孩子以后为人处世的态度。
2
在知乎看到一个如此的小故事,让我感动不已。
一个小孩子看故事入了迷,
故事里说有人给国王贡献了一条桌布,
脏了不需要洗,
只用在火里一烧就干净了,
原来这个桌布是石棉做的。
小孩子死活不相信居然有烧不着的布,
男生的父亲为了给他演示,
不考虑母亲的反对,
拆了家的电热杯,从里面拿出石棉,
然后放到煤气灶上烧给他看。
果然那块石棉没烧着,反而变白了。
从此小孩子了解了石棉燃点高这个事实。
二十年过去了,父亲在电话里问他,
QQ为何登录不了,
如何下载电影,
为何显示器不亮,
电脑愈加慢是什么问题。
每当他犯懒不想回答时,
他就想起二十年前的那个周末,
在燃气灶上安静躺着的那块石棉。
看到这个小故事,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
虽然家非常穷,但若是我想做的事,家却非常支持,从不多问。
所以我那时候就会拿不多的零烧钱找大夫买体温计、注射器,用来做一些小实验。
将一只青蛙打大肚子,或者量各种水的温度。
虽然奶奶没念书,不了解给我解说。
可她却支持我去努力念书,去探索这个有趣的世界。
也不会说这是浪费,更没说我是瞎玩,他感觉这非常不错。
而且家有哪些事也跟我商量。
所以我感到了被尊重,变得独立而自信。
而当了爸爸之后,越发感到珍贵。
3
小小的孩子,就算是大孩子。
除去爸爸妈妈的管教以外,都需要一种独特的,不同于其他感情的亲子依恋。
大家称之为“安全型依恋”关系,这种感觉会随着人的一生。
无论你多少岁了,内心都会住着如此一个内在孩子。
而这个内在的孩子,跟他成长的那个原生环境永远有着内在的关联。
爸爸妈妈的关注和亲密的爱,是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的两个重点。
孩子需要积极地关注。
“当我不高兴时,我会感到难过。我的情绪需要有人看到,不管我的目的怎么样,我第一期望有人关注到我的情绪,而不是忽略和打击。”
如此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的,是被爸爸妈妈关重视视的。
所以有时儿子一脸的难过地携带他的玩具找到我说:“父亲,我的这个轮子掉了。”
其实这时他只不过期望我能响应他的感受。
“你是否感觉不高兴,要不父亲给你修修。”
不管再忙都要看重孩子的问题,由于那是他们眼里的大事。
“好的!”这个时候儿子立刻就开心了起来,等着我鼓捣。
即使修不好,孩子也不会难过了,由于爸爸妈妈感觉到了他的情绪,并且积极地帮助了他,而如此就足够了。
孩子有时候要的不多,只是爸爸妈妈一个关注的眼神,一个拥抱。
或者摸摸头、拍拍肩膀也好呀。
让孩子被关注,孩子会感觉这个世界充满爱和理解,而不是冷漠和忽略。
所以,如此的孩子长大了,内心会愈加的温暖。
会愈加疼惜心爱的人。
男生长大的,娶妻之后,看到老婆每月肚子疼,也会挖空心思为其减轻痛楚,而不是忽略老婆的感受。
女生长大后,见老公在外打拼,即使时运不济,赚钱不多,也不会劈头盖脑地一顿臭骂,然后拿老公跟别的人比。而是会关注到老公内心的感受,同舟共济,勉励为先。
这所有,有一半源自原生家庭有没给孩子的内心种下一颗温暖的种子。
4
亲密的爱会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安全的基地。
让孩子领会到这种不离不弃的关系,自己不是孤单的,而且不会被抛弃,感觉周围的世界是安全而稳定的。
这是孩子安全感形成的核心。
大家常常谴责爸爸妈妈的过分娇纵。
反而忽略了不少孩子实质缺爱。
大家期待孩子拥有美好的品格,譬如善良、包容、理解、自信、独立、有耐心。
而这都打造在一个被爱着、被尊重着的个体之上。
内心强大的孩子就是就是拥有爸爸妈妈的爱和尊重。
不只感觉到温暖,愈加让自己变强大。
好好爱我们的孩子,其实就是爱大家自己。
由于眼前这个小小的孩子,就是过去的大家。
小说家陀斯妥耶夫斯基说:“和孩子在一块,可以拯救你的灵魂。”
其实就是跟过去的自己对话。
那个过去软弱的、被忽略的、默默流泪的孩子在跟你倾诉、呐喊。
那个过去开心的、内心温暖的孩子,也在你最无助的时候给你力量。
而现在,大家有了孩子。
看到他们在我们的生活的道路上前行着。
唯有努力同行。
不辜负这一段上天分予的难得的亲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