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加多的研究表明,爸爸对孩子的成长至关要紧。湖南卫视明星婴幼儿教育真人秀节目《父亲到哪里》引发高收视。网上关于各位明星父亲和孩子的讨论也相当火热。作为爸爸,舍弃教育子女的责任是一个很大的错误。缺少男士教育,孩子的性格特点、情感、意志、思维方法等都会遭到肯定的影响。那样,大家该如何做好为人父的角色?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很多爸爸拘泥于所谓教育的内容和原则,而忽略了教育的机会和方法,把与子女的关系搞得非常僵。教育的过程,事实上是父母向子女传递情感的过程。
有位爸爸曾对我说:“养不教,父之过。随时随地纠正和教育孩子是我做爸爸的职责。”他15岁的儿子却说:“我感觉爸爸从来就没喜欢过我,在他眼里,我浑身都是问题,我的存在使他没了快乐。”当一个爸爸把管教孩子只看成是一种责任、怕其他人说自己不尽责时,就会失去对孩子的爱和交流能力。如此的教育缺少好关系的认同。越是如此,越能把孩子“逼上梁山”,产生逆反心理。
在多数家庭里,爸爸沉迷饰演权威的角色,使教育成为一厢情愿的事,伴随孩子的成长,如此的权威会遭到挑战。心理学家觉得,爸爸第一要与孩子推荐情感,不可以一直充当指导者。除此之外,教育孩子需要有好的亲密关系作基础,关系的影响力大于教育的内容。
第一个关键时刻:孩子两岁将来。这个时候,爸爸可以像一个“讨厌”的第三者,进入母子关系圈中。在西方,让两岁的孩子拥有单独睡房已是一种促进儿童心理成长的共识。中国的孩子跟妈妈可以睡到非常大。不夸大地说,很多儿童的心理疾病都是因此而产生的。
第二个关键时刻:孩子6岁时。这个时候,爸爸要积极参与家庭的互动和规则的打造。独生子女给家庭关系带来很多挑战,爸爸妈妈与孩子需要相互形成一种情感三角,才能使家庭关系得到平衡。爸爸要对孩子好,需要先和太太感情深厚。
第三个重点期:孩子的青春期。比起妈妈来,在外惯了的爸爸更易于接纳和认可孩子的独立。在传统文化中,爸爸常常是家庭的边缘人,他们乐于闯天下,把孩子留给妈妈。如此的爸爸喜欢回来诱导成年的男生离家,和他一同涉难犯险,体味生活。因为独生子女的关系,现代爸爸更多地饰演了非传统的角色,使孩子失去了自然的同盟者和非常不错的领路人。现代爸爸的潜意识中怕失去唯一的孩子,他们怕孩子长大后与他们离别,因而甘愿听凭孩子在一片黑夜迷茫般的内心困惑中探索着成长。
【他山之石】海外爸爸参与婴幼儿教育状况如何?让大家来看看其他国家的爸爸们参与婴幼儿教育的状况吧,可能它是一种文化,一种异域文化,但对于所有爱孩子的爸爸来讲都是有所启发的。
1.以色列:传统上看重男士权威,自婴幼儿园起就实行男女分开教学,这种男女明显区别的状况下并没差别对待,无论是家务,工作,男女都同等看待。在以色列,夫妇都参加工作的占95%,男士在家里做家务或照看孩子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平时风景。除此之外,每周的长眠日还有爸爸给孩子单独谈心的风俗。
2.英国:英国的男士以看重婴幼儿教育事业而闻名,为了把孩子送入名牌大学,英国的爸爸从孩子小时就开始看重教育。
3.德国:德国人在家里度过的时间不少,大多数人的工作时间是从上午的七点半至下午的四五点钟,学校也是这样。随后大多数人不是同朋友同事聚会,而是立即回到家里,同家人一块度过这类温馨和睦的时光。德国的爸爸大都把亲手为家人建一幢房屋作为最大的愿望,家人间的密切程度可见一斑。
4.挪威:在挪威,女人有一年的带薪产假,男士也有长达四周的带薪待产假,这一法案是1979年制定的,到目前约有70%的爸爸用了这一假期,挪威的爸爸们觉得保障婴幼儿教育是我们的一项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