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人的差异在于空闲时间。
假期就是孩子一个非常长的空闲时间,不少老师都会说,经过一个假期孩子变化非常大,只是有些变得更好,有些变得差了。
这其中的差异,就是习惯的不同,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一个好习惯的培养,需要21天的坚持,寒假一个月的假期,正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最好时期。
以下是孩子寒假好习惯大全,请老师转给父母!
学习态度
1.阅读
非常早之前,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的潜在差生。
这种说法不是危言耸听。
有调查发现,爱念书的孩子,以后出色的比率比空闲时间“玩手机”孩子要高出60%以上。
读得万卷书,会使孩子的考虑力和理解力进一步提高,在学习时,更能举一反三,思维敏捷,在与人交谈时也愈加自信,风韵非凡。
学霸一直都不是天生的,通过后天的努力,每一位孩子都有学霸的潜力。
所以,要想教育好孩子,请先教会孩子阅读!
2.练字
大家常说,字如其人。
虽然目前大家渐渐习惯用电脑打字,但能写一手好字,依然是一个加分项,特别是对孩子而言,字迹的工整与否,是非常重要的。
字迹潦草的孩子,轻则作业重写,重则卷面扣分,不少孩子字写的不好,主如果在小学阶段没看重练字。
所以,趁着孩子还在读小学,父母必须要看重,对于练字这项基本功,父母不可以忽略。
寒假期间,给孩子筹备一本高水平的规范字帖,让孩子天天训练,不追求数目,只追求水平,不追求速度,只看用心程度。
写字基础打牢了,只须坚持不懈,写出一手好字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3.复习预习
寒假前期主要以复习为主,通过期末试题的答卷状况剖析孩子每一个科目的学习状况,总结常识漏洞和薄弱环节,然后借助寒假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
既能够查缺补漏,也可以对常识进行巩固,以免一个假期过去,所学常识遗忘过多。
预习主如果在开学前期,不适合太早,通过预习新学期的常识,趁早了解学习内容,学会常识脉络,明确学习重点和难题。
在新学期开始,能尽快进入学习状况,跟上老师的上课步伐,增强学习信心。
生活习惯
1.卫生
好的卫生习惯是孩子健康的基础,俗话说“病从口入”,是不是讲究卫生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
父母要培养孩子好的卫生习惯,比如:早晚刷牙洗脸,饭前便后要洗手,天天晚上要洗澡,勤剪指甲勤理发等。
让孩子从小做一个讲卫生、爱干净的人,也有益于孩子的人际交往,毕竟,一个干净的孩子总比一个邋遢的孩子更受青睐。
2.家务
目前不少家庭都是以孩子为的中心,数个大人围着孩子转,孩子除去学习,什么都不需要操心,总是致使孩子缺少自理能力,更没做家务的习惯。
事实上,如此的娇生惯养长大的孩子,不但没自理能力,更缺少独立的能力和责任心。
父母应该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和能力,让孩子有自理能力的同时,更有责任心和同理心,更了解珍惜别人的劳动成就。
3.整理
不少孩子,没整理收纳的定义,书包里一直乱糟糟的,课桌上也堆了一大堆杂物,家玩具书本更是到处都是。
人是一种需要秩序感的生物,整天在凌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耳濡目染良久,会变得没条理性,甚至容易暴躁焦虑。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整理习惯,不但能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的生活能力也会大大提升。
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主动做事,作业不再粗心、敷衍,做任何事都会有始有终,孩子成绩自然会得到提升。
健康习惯
1.作息
寒假期间,孩子的作息是个问题,没学校时间表的束缚,孩子总是容易放任,晚上玩到非常晚还不愿睡觉,早上赖床不想起床。
有的父母可能不以为然,觉得孩子累了一个学期,让孩子睡个懒觉没什么大不了。
这种想法大错特错,要了解,培养早睡早起的习惯,需要日复1日的坚持,而培养睡懒觉的习惯,仅需几天的放任。
睡懒觉不是寒假的福利,而是孩子开学后的受罪。
寒假期间,孩子的作息时间依然要健康规律,可以稍微宽松一点,但依然要坚持早睡早起。
2.饮食
作息不规律,就致使饮食也不规律,孩子早上起不来,就一直错过吃早餐的时间,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
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讲,健康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1日三餐必不可少。
另外,父母应该注意,孩子饮食营养要均衡,不可以挑食,也不可以暴饮暴食,平常也应该注意不要让孩子吃一些路边摊、垃圾食品食品等。
要告诉孩子饮食不健康的害处,让孩子心里有健康饮食的意识。
3.运动
运动对于孩子来讲是尤为重要的,心理学研究会发现,孩子所有些智商进步、心理的进步其实都是打造在身体进步的基础上。
当他的运动能力越强的时候,其实他的智商和心理能力进步都不会弱。
寒假期间,不要让孩子整天宅在家看电视玩手机,多陪孩子出去运动,培养孩子的运动喜好。
在幼年时期,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能让孩子有强健的体魄,有顽强的意志,合作的精神,这类能让孩子受益终身。
俗话说: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好习惯。
习惯会随着孩子的一生,帮助孩子培养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身,父母必须要看重孩子的习惯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