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在等地铁的时候,看到一幕:
一个母亲咆哮说:
“我不骂你,我管不了你,你看看老师如何罚你!”
在她身后,是个背着书包的可爱小孩子。
当然,小孩子低着头,满脸沮丧不敢吭声。
母亲看都没看儿子一眼,继续旁若无人地发泄:
“7点叫你,结果磨蹭到8点才起床。
8点半才洗漱好,早餐都来不及吃。
目前好了,要迟到半个钟。
我不管你了,你一个人去给老师讲解为何迟到!
是否母亲没叫醒你,还是你一个人要拖拖拉拉?!
最好老师罚你抄十遍试题!”
从站台一直骂到地铁车厢里,从上车一直骂到下车。
01
不管多大年龄的孩子
都会磨蹭
这是人的天性
非常心疼这位小朋友,但对这位母亲的烦恼我更有同感。
孩子小的时候,每次我陪他吃饭都是一场“硬仗”:
含着饭在嘴里用舌头磨来磨去,硬是不吞进来,还做鬼脸。
有时还要跑,逼着我追着去喂,完全把吃饭当做另外一种游戏。
一小碗饭,他可以吃上一个钟头。
我这么好脾气的人,都被他气得想揍人。
心理健康咨询师们做过一个调查:
你最不认可自己孩子的是什么?
结果,不少父母的第一个答案就是——磨蹭。
☞ 起床问题
就像我在地铁上碰到的母亲:
7点叫醒他,结果这孩子8点才起床。
气得你想在他睡懒觉的时候当头一盆冷水泼下去。
☞ 吃饭问题
看过一位32岁妈妈的抱怨:
“每次看到两岁半的女儿笨拙地、慢慢腾腾地举起小勺子吃饭,我就在一边按捺不住。
尽管女儿也能慢慢地把饭吃完,可我真的忍受不了她的慢步伐。
于是干脆拿勺舀饭往女儿嘴里塞,而且成了正常状态。
虽然我也了解这不对,但只有看到饭菜被女儿吃进肚子里,我才能安心。”
☞ 做作业问题
之前有篇文章很热门,专门讨论爸爸妈妈陪孩子做作业的各种心酸:
有父母吐槽自己孩子一晚上只做5道选择题,立刻得到一大波回复:
“淡定,你没碰到两小时一题没做的!”
“哎,三个小时,写作文,20个字。真的非常想砍人。”
“一写作业小便、拉大便、喝水,肚子不舒服、腿让蚊子咬了,各种事情分分钟想揍他。”
“老师让十分钟做完五十道十以内的加减法,包含写名字。三分钟过去了,这货还在把名字写了擦,擦了写,想吼硬是憋住,快内伤了。”
类似问题,层出不穷。
什么时间可以不磨蹭?
非常抱歉,没有如此的时候。
由于不管多大年龄的孩子都会磨蹭,这是人的天性。
02
磨蹭其实是孩子的
必经阶段
每一个人都有过小时候。
想想自己小时候,你一定也会由于磨蹭,受过爸爸妈妈的催促甚至谩骂。
你改了没?相信你也改不了。
我后来仔细考虑了一下,其实爸爸妈妈催促孩子,事实上是需要孩子与自己在同一时区同一节律:
你催促孩子快点起床,是由于你也赶着要上班。
你催促孩子赶快吃饭,是由于你要整理碗筷。
你催促孩子做作业要飞速,是由于你一个人的工作都还没有完成。
不了解你注意到了没:
当大家不断提醒孩子要“快快快”的时候,你是以成年人的步伐带了他的步伐。
儿科大夫和科学家已经发现,孩子是有我们的生理节律的,具体如下:
2岁半以前的孩子,完全没“时间”这个定义。
他们完全活在当下,没过去的回忆,也没将来的焦虑。
到了2岁半,孩子对“时间”、“先后”这类词才有了初步认识。
2岁半到3岁,孩子的时间观念高速发展,“过去”、“目前”和“将来”能分得清了。
4岁的孩子,可以描述出在婴幼儿园里干了些什么,但还不可以具体说出在什么时间干了啥事,这一点孩子要到5岁才能做到。
6岁的孩子更进一步,开始喜欢听爷爷说过去的故事。
但对于像半小时、20分钟之内的时间有多长,他们没什么感觉。
7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分得清时间了,却是他们最磨蹭的时候:
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面,其实还没同意在特定时间做特定事情的步伐。
所以,磨蹭其实是孩子的必经阶段。只有当他根据我们的步伐,一步一步感受“时间”、感受按时做事情的规律,才能真的成长起来。
但假如你越俎代庖,强行阻断他一个人对“时间”的感受,后果不堪设想。
03
常常让人催促
后果非常紧急
了解了孩子的成长节律将来,我再也不敢催我家小朋友了。
由于常常让人催促的孩子,大概长成两种极端性人格:
第一,过分依靠型
譬如催做作业这件事。
假如孩子在一边做,父母在一边指手画脚,其实孩子会很紧张,作业越做越慢。
最后你不能不亲自上阵,直接帮他做,或者面对面教他如何做出来。
结果是什么?
孩子该不会的还是不会,而且还会变成很依靠你。
就像心理学家Erica Reischer所说:
你的孩子没机会去学习如何为自己负责,也没机会训练一些诸如时间管理、自我约束如此的要紧生活技能。你想让他赶快掌握你会的东西,结果最后他连你的水平都超不过。
第二,极度反叛型
想想假如你天天耳边听到的都是如此的“咒语”:
“起床,快起床!去洗脸,去刷牙,记得梳头!这是鞋子、这是衣服,你有没在听!你就穿成如此外出吗?……”
天天都是唐僧念经一样在你耳边叨叨,天生反骨的人会极度反感。
已经有研究证明,假如你的孩子本来性格就强,容易在催促中变得易怒易烦躁、耐性差,根本听不进其他人劝。
法国儿童精神专家克里斯汀·弗拉薇尼说:
“依靠性人格的孩子,由于没办法达到爸爸妈妈的需要,而感觉自己是‘坏孩子’,失去自信。
而反叛性人格的孩子,却只能愈加无视爸爸妈妈,变得自私冷漠。
这两种孩子,都毫无例外地丧失了自我。”
无论是哪一类型型,我都不想我家的孩子子变成那样。
04
磨蹭
其实可以非常有效率
其实我读高中的时候,就认识几个公认非常磨蹭的同学。
其中一个男生,每次交作文都要被老师吐槽:
“××,你能否写快一点?每一次都是蹭到第二节课上课铃响才交作文。”
他不只平常写作文慢,考试的时候也慢。
不管考什么,他总要等到老师过来收卷了才肯交。
好几次监考老师都威胁他:“再不交就取消成绩了!”
但每次考试,他都在全班前三之列。
高考考试的时候他没磨蹭,按时交卷,最后去了复旦大学。
我这位同学从小做事就非常磨蹭:
吃饭也慢,起床也慢,做作业也慢。
跟目前的孩子没什么不同。
每次问他考试的诀窍,他都是这么说的:“慢慢想嘛,急着做题没用的。
想想老师为何这么出题,再做同样的题不就快了嘛。”
不少父母都会催促孩子做事,是由于他们常见觉得:
孩子拖拖拉拉,一直赶不上其他人脚步,孩子学东西慢,还如何跟人家角逐?
其实大家真错了。
譬如做题目,有时或许孩子真的做得非常慢。
但正由于慢慢考虑,才能让他对题目知道得愈加深一点。
孩子磨不磨蹭,跟他是不是聪明、是不是学习好没势必联系。
慢,其实才是最快的办法。
磨蹭,其实可以非常有效率。
05
磨蹭的孩子不是病
催促的父母才最要命
像我的同学一样,那些会考虑的孩子,真的挺磨蹭的。
有位父亲去接儿子放学,在学校门口等了半个小时还没有见人。
心里已经火冒三丈了:这孩子,如何连放个学都这么磨叽!
他围着校园兜了一圈,终于在学校一个小工地上发现了儿子:
他正在全神贯注察看工人打桩。
见到父亲来了,这孩子开心地说:
“爸,我发现了打桩机工作的原理!”
结果他父亲瞠目结舌:哦,这孩子磨蹭原来也是有缘由的。
心理学家Erica Reischer常常会收到不少爸爸妈妈投诉:
我们的孩子仿佛根本没时间观念,常常丢三落四,不可以按时完成任务。
但当他单独问了孩子将来,发现他们对我们的学习安排其实是很合理、有序的,而且还会培养习惯。
父母了解了这一点将来很惊讶:
“为何他从来不跟我说?”
Erica Reischer会跟他们说:
“由于在催促和抱怨的环境之下,孩子根本就不想说。”
孩子和父母,看上去并肩同行,但其实是在不一样的轨道运行,各有各的去路。
父母出面干预,其实会跟孩子“撞车”,这就容易出事。
磨蹭的孩子不是病,催促的父母才最要命。
来源介绍:本文转自国馆(ID:guoguan5000),用文化温暖人心,让好书滋养心灵,以好物点缀生活。天天8点,推荐有深度的好文,品味有内涵的好书,遇到精致有品的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