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幼儿家庭教育  幼教  学习  注意力训练  育儿新知  智力开发  家长教育心得  教育  学习动力  家庭教育帮 

做作业拖拉?有一种“学习困难”是父母以为的

   日期:2024-04-20     来源:www.8k.net.cn    浏览:708    
文章简介:8月初,一位上海民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医时,在候诊区拍下了学习困难门诊的叫号状况并发到了微博上,这张图片一下子火了起来,并上了微博热搜。学习困难这4个字,触动了海量暑假期间在家的鸡娃或者被娃折磨的父母们神经。

做作业拖拉?有一种“学习困难”是父母以为的

8月初,一位上海民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医时,在候诊区拍下了学习困难门诊的叫号状况并发到了微博上,这张图片一下子火了起来,并上了微博热搜。

学习困难这4个字,触动了海量暑假期间在家的鸡娃或者被娃折磨的父母们神经。学习困难门诊一下子成为部分父母的救命稻草。今年8月以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每周四下午的学习困难门诊出现了一号难求的状况。这里每周一个半天的门诊,限号20个一名求诊者一次可能就要花费15至20分钟的问诊、检查时间,因此加号困难。

但该门诊负责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理科主任朱大倩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事实上,有不少孩子所谓的学习困难实质只不过一种父母感觉而已。

学习困难发生率约20%,须不同于青少年叛逆

学习困难是一个在很多方面用途下,导致孩子学习状况不好、成绩不好的的结果。国内外研究报道学习困难的发生率约为20%,男孩比女孩的数目更多一些。朱大倩介绍,学习困难门诊于2020年9月开设,每周四下午开诊,近两年已接诊和帮助1500多名学习困难的孩子。

8月20日,朱大倩在当天上午的心理科门诊中,就遇见了一名自称孩子学习困难的父母。但经其客观剖析后,朱大倩判断,这事实上只不过一个正常的青少年叛逆孩子。

有一部分孩子被父母觉得是学习困难,但其实只不过正常的青春期表现。朱大倩介绍,青少年叛逆不是病,这总是只不过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需要和父母养育模式不匹配导致的一种困难表象。

还有不少孩子学习兴趣丧失、和大人对抗,会被父母、老师觉得是青少年叛逆,但其实他们是真的存在学习困难。学习困难有具体的表现,譬如,孩子在某一个学习的科目上存在具体的困难,他感觉自己针对某个具体科目没法集中注意力或理解学会等各方面的困难。朱大倩说,目前的一个问题是,孩子感觉自己没什么问题,但父母感觉孩子学习非常困难。譬如,有些孩子在学习上花了非常大精力,但学习成绩一般,父母就会感觉孩子学习困难。

她介绍,父母带孩子来看门诊这件事本身,就是对学习困难状况紧急与否、是不是需要看病的一个要紧筛选标准,不少父母都了解这个门诊,有人会在朋友圈调侃需不需要带孩子来看病,但只不过说说而已。真的来看病的,说明他确实是遇见问题了。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父母应先深思

朱大倩在实质门诊中发现,更多的时候,需要改进教育方法的是父母。而不是那些被觉得学习困难的孩子。

譬如,一名初中男孩的父母曾带孩子来就医,她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孩子对母亲布置的作业,不像小学时那样布置了就做了,而是有了我们的倡导,喜欢跟母亲顶嘴。为此,母亲感到非常不习惯。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理科团队为孩子做了注意力测试、学习力测试,需要父母对孩子行为进行评分。最后发现,孩子注意力、学习能力都处在正常范畴,但父母却给孩子打了一个比较低的分数。

到底是孩子有问题,还是你看着他感觉不舒适?朱大倩反问这名父母,并把客观评分成绩展示给这名父母。再一细聊,朱大倩发现,孩子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中上水平,且性格外向、话多、上课积极发言,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青春期孩子,老师也挺喜欢他,只有母亲感觉孩子有问题、叛逆。

这名父母还向大夫反映,孩子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疑似有多动症。多动症学名叫注意缺点多动障碍,在门诊中是神经发育问题导致的学习困难的孩子中最容易见到的状况。

患有注意缺点多动障碍的孩子因神经发育不健全,很难集中我们的注意力,导致在学习的时候容易分心、发呆、畏难,影响了学习成绩。孩子虽然智商正常,但在注意力保持分配和自控能力上存在困难,进而影响到相应的学科成绩。

据介绍,确诊多动症,一是要满足症状群9项症状里的6项以上;二是要在两个以上场所出现,不单单限于家或教室;三是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四是要对孩子的学习功能、社交功能、生活功能导致影响。即使符合以上全部4个条件,还要辨别诊断,排除其他心理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等状况。

而这名父母眼中的多动症就是一个初中孩子做作业时还要在左手一直拿着一件与学习不相干的物品。父母感觉,注意力集中手上就不可以拿别的东西。但她自己回忆,孩子手上即便拿了东西,也并没对学习导致什么太大的影响。朱大倩说,所以父母老师对孩子的察看需要有整体观,不可以只盯着孩子某个手部动作,而应该察看这类动作到底对目前的学习导致了哪种影响。

父母附加作业,孩子发现边做边玩更合算

学习困难门诊看得多了,朱大倩也快成为半个教育专家了。她告诉记者,近年的门诊里,常常会遇见吐槽孩子做作业拖拉、注意力不持久、玩游戏上瘾的父母,但事实上与孩子交流后,她发现另有隐情。

以做作业拖拉为例,常常有父母向大夫求助,称自己孩子学习起来有障碍。每到做作业时,就一会儿上卫生间、一会儿到客厅聊会儿天、一会儿找橡皮,一直静不下心来。

但大夫单独与孩子聊天后会发现,其实这是孩子主观上采取的缓兵之计。孩子发现,自己假如非常快把学校布置的作业做完,那样母亲一般会再附赠几道数学题。他们自己概要了一下,边做作业边玩最合算。朱大倩觉得,培养专注力的正确办法是作业做得越好、越快,就应该越降低作业量,并且在言语上给予孩子充分的一定和鼓励。

对此,上海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王月芬也深有领会。王月芬从事作业研究工作10余年,她告诉记者,其实早在2013年他们对学生作业近况进行调查时就发现,学校布置作业量和父母布置作业量存在此消彼长的现象,有些父母,看到学校布置的作业不多,就快点自己再加点量。这使得不少孩子培养了故意拖延时间完成学校作业的状况。

从另外一个角度,王月芬觉得,父母要掌握信守承诺,譬如承诺了孩子做完作业后可以玩,或者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父母就要遵守与孩子预先的约定,而不可以是孩子提前完成后违背诺言去额外增加作业量,除非这是预先双方达成的共识。

王月芬说,老师和父母还要充分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差异的,父母不可以盲目地需要一个小学低年段的孩子能像成年人那样持续阅读或者埋头作业几个小时,这不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而那些吐槽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父母,在朱大倩看来,本身教育方法上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孩子做作业,有些父母一会儿过去说他头没抬起来、一会儿去说他背没挺直、一会儿又给他送点吃的、一会儿又想起来叫他去订正一个作业。朱大倩建议,父母这种时候应该动动手,轻轻点一下孩子的后背、抬一下孩子的下巴等,总之别说话,去打扰他。特别不要携带批评的情绪去纠正。

至于玩游戏上瘾,朱大倩建议父母们把自己天天刷手机的时间和孩子打游戏的时间做一个对比,看看哪个沉迷的时间更长。孩子不是沉迷,只不过喜欢打游戏。咱们要帮助他科学习管理时间。

 
打赏
 
更多>相关推荐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