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 云
IQ最高的人种在哪儿?
东亚人IQ最高?
美国心理学协会进行的一次最新调查显示,通过对全球人种的IQ测试对比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各人种的IQ值存在差异,东亚人的平均IQ测试值高于美国和亚洲的其他地方的白种人和黑人。如东亚区域的IQ测试值在106左右,白种人约为100,美国的黑种人为85,撒哈拉区域的非洲黑人为70。当然这类差异只不过平均水平,像赖斯、鲍威尔如此的黑人,就比绝大部分白人与东亚人聪明。
这篇名为《对不同人种的认知能力差异进行的30年研究》的调查报告共有60页,是由加拿大西安粗略大学心理系教授菲利普 拉什顿等负责撰写的。美国心理学协会将在今年6月出版的《心理学、公共政策与法律》杂志发表这篇报告。
报告称,白种人的中产阶级里有不少人都收留孩子,在不同人种的被收留孩子中也存在IQ差异。东亚人平均值高于白人,黑人最低;7岁时的人种IQ差别最明显,白人孩子为106,混血儿99,黑人儿童为89。在南非,混血有色人种的平均IQ值为85,非洲黑人为70,白种人为100。
白种人和黑种人的IQ遗传走向不同。因为爸爸妈妈仅把一些特殊的基因遗传给我们的下一代,所以IQ值高的爸爸妈妈只能生出IQ值趋向平均值的孩子,但爸爸妈妈IQ值为115的白种人和黑种人孩子平均IQ值却各不相同,黑种人趋向85,而白种人趋向100。各人种的IQ基因环境构造都是一样的,但遗传能力却各不相同。对黑种人、白种人和东亚人的研究发现,IQ的遗传可能性都在50%以上。
调查报告的部分科学证据是在核磁共振检查的基础上得来的。通过核磁共振研究显示,大脑容量与IQ值之间的系数比约为0.40,容量大的大脑拥有更多的神经细胞和神经连线,处置信息的速度更快。各人种天生大脑容量不同,到了成年,东亚人要比白种人的大脑容量大,而白种人又比黑种人大。由于一立方英寸的大脑包括了百万的脑细胞与上10亿的神经元,所以脑体积讲解了种族在IQ上的差异。
拉什顿是种族主义者?
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拉什顿提出和健全了他的独特的进化行为论的学说。他依据个成人性心理学、生物学与非洲起源论的发现和证据宣布,欧洲人和非洲人的血缘关系和行为的类似性要比东方人和非洲人的血缘关系和行为的类似性近得多。在多种生理和心理指标上白人和黑人较接近,东方人和黑人相距较远。
拉什顿的结论是打造在对发表在西方主要科学期刊和大学出版社的出版物上的750篇论文的剖析和概要的基础上,其中也包含他一个人发表的文章。这类期刊包含:《美国人类学家》、《行为基因学》、《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人类生理》、《美国心理学家》、《儿科学》、《美国社会学综述》、《遗传杂志》等。拉什顿发目前主要生理和心理指标上,东方人和黑人相距较远,而高加索人在两者之间。比如在IQ上,东亚人最高,欧洲人居第二,非洲人居第三。拉什顿觉得,近10年来,国际遗传学家和体质人类学家对非洲起源论的研究和发现愈加支持了他的理论。有关非洲起源的发现显示,虽然世界很多地方出现过直立人和古智人,但现代人类来自于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智人。他们中的一部分大约在10万年前迁移出来,第一到了中东。这类人就是欧亚人的直接祖先。大约在5~6万年前,出现了欧亚人的分流,欧亚人散布到世界各地。依据非洲起源论,拉什顿觉得东亚人的较高IQ和其个成人两性生理特征的形成是在欧亚人分家之后,东亚人的祖先需要与愈加困难的存活环境进行斗争,需要有更高的IQ和社会组织能力。
菲利普 拉什顿
极少有当代西方学者由于我们的看法而像拉什顿那样遭到排炮般的口诛笔伐,白人种族至上主义者和白人自由主义者都对他恨之入骨。罗格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书因此而遭到威胁,被迫道歉。在西安粗略大学不时有人给安粗略省的警察局写信,声称拉什顿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虽然拉什顿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是教授了,并因在学术上的收获而被选为美国和加拿大心理掌握的高级会员,但自他公开发表上述看法以来,西安粗略大学已经几次讨论是不是将他解聘的问题。有人指控他是个种族主义者,但也有人把这个英国人的后裔看成是不谙世事和爱钻牛角尖的学者。最后还是学术自由的政策占了上风,他被保留了原职。
IQ决定所有?
IQ通俗地可以理解为智商,是对数字空间、逻辑、词语、创造、记忆等能力。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 比奈与西蒙合作,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测量智商的智商测量表。这类测试,每套共30题,由浅入深,测试人的判断理解及逻辑等能力。这套测试办法,当时的法国政府用来测试学童的智商,以找出那些智商较低者,为其提供特殊教育服务。其后不断修正先前设计的测试,得出一个智商年龄的定义。
阿尔弗雷德 比奈
智商年龄是指某个年龄组别的孩子平均所能达到的智商水平。譬如,一个8岁的孩子子,他在智商测试的表现跟普通10岁的孩子一样好,大家就说,这个孩子智商年龄是10岁。1912年德国心理学家威廉 斯特恩觉得,将智商年龄除以实质年龄,更能准确地反映智商水平,IQ由此诞生。
IQ的历史并不叫人乐观。在科学史上的所有争论里,极少有像关于IQ的争论那样充满失火药味。事实上,最早的IQ测试出发点就携带偏见。20世纪初期,美国心理学家H H 戈达德把比奈创造的IQ测试搬到美国,让美国人和将来的美国人同意测试。
首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比较心理学家罗伯特 耶基斯说服了美国陆军让他给招募来的新兵进行IQ测试。尽管陆军根本没太在乎这类测试的结果,这类测试却给耶基斯和别的人提供了发表建议的讲座和数据。在陆军进行的这类测试,最后影响了美国国会,于1924年通过了一个限制移民法案。这个法案严格限制了来自南欧和东欧的移民人数,依据是生活在这类区域的人的IQ比在1890年以前占了美国人口大部分的北欧移民要低。
智商测试的历史背景使得大部分学者,尤其是社会学者,对任何与IQ测试有关的东西都有非常重的不信赖感。从刚开始,IQ学派就在学术界遭到了批评,这类批评到今天也没平息,而IQ学派几十年来也未能充分地回话这类批评。
IQ学派声称,智商测试与文化背景、学习内容无关,测试的是抽象的推理能力。智商测试永远需要,目前不过时,以后也不会过时。智商测试只是一种知道大家智商状况的方法或工具,就像人患了病,需要借用医疗设施诊断一样。人的智商表现是一种自然现象,智商的个体差异也是客观现实。大家需要对智商表现进行测量和评价,不过,智商测试的方法可能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
也有一些学者觉得,IQ不可以决定所有,影响智商的原因是极其复杂、多样的。所谓IQ测试,测量的不过是数学推理、语汇方面的学习力。有的人有非常强的剖析、推理能力,却缺少想象力;有的人数学能力非常差,但语言能力非常强;有的人言语迟钝,但思维反应敏捷;有的人学习力不强,但却擅长处置社会关
总之,IQ测试不可以客观地断定这类具备不同能力的人的智商高低。另外,IQ并非完全由遗传原因决定、不可改变的,环境原因的影响可能更为要紧。IQ测试应用价值不适合夸大,更不可以产生它是在测量智商的误解。至于用IQ测试来证明人种优劣,假如不是弱智就是别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