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家庭的期望,是社会的将来。孩子的第一教育在家庭,在家庭中萌芽,生根开花。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使者,见证爸爸妈妈培育的土壤,土壤越肥沃,精心浇灌,种子就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因此,从一颗种子种下的那一刻开始,每对爸爸妈妈都在践行培育者的角色。到底应该给予孩子哪种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父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给孩子最正确的教育。
1、基本的礼仪教育
目前的孩子将来要面对的将是一个比目前更广阔、更文明的社会。教养就是细节,从基本的社会规则到为人处世的礼仪,都需要慢慢教给孩子,浸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
遵守公共秩序,公众场所不大声喧哗,见人礼貌问候,尽可能不给别人带来麻烦,我们的事情自己完成。父母也要在每一次的具体生活情境中给孩子做好榜样,用提醒、叮嘱等方法加以引导。
2、打造与别人之间的边界
亲密的爱人、朋友之间尚且需要肯定的界限感,更何况是普通人。从小帮助孩子打造与别人之间的边界,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掌握换位考虑,体现的是好的素养和对别人的尊重。
其他人的东西不要随意拿,肢体接触先征求他们建议,不挤不抢、文明排队,做事不要只考虑我们的感受,掌握体谅别人和谦让。
3、教孩子管理情绪
一个有教养的人,才不会不分时间场所地肆意宣泄我们的情绪。耐心、平和、了解适合表达我们的情绪不只有益于孩子人际交往,也是一种日后能更好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孩子管理情绪,也是一种情商教育。因为孩子年龄小,当生气、沮丧或是情绪比较激动时不会怎么样表达和发泄我们的感受,这个时候,就需要爸爸妈妈的积极指导。
当孩子通过哭闹、撒泼打滚等方法表达情绪时,父母不要立刻去哄,等他闹够了乖乖听话了再去抚慰和听听他的心声,传达给孩子如此的信息:有哪些事就好好讲出,哭闹并不可以解决问题。
4、父母以身作则和不放纵孩子
日常孩子犯了错误了或是某些行为不妥,大人常常会以“他还是个孩子”“也挺有意思的”为借口给孩子开脱,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行为。
再小的孩子,也要教给他正确的是非观。只有孩子了解我们的行为是对是错,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错误的行为,假如大人不准时制止,孩子只能愈加变本加厉地胡闹下去,最后甚至会酿成大祸。
实在地讲,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正确“三观”的形成,非常重要的还是其家庭日常的潜移默化,爸爸妈妈自己的一惯好的做人做事的言行及其好的生活习性,才是教育孩子最正确的方法办法,即大家一般说的言传身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爸爸妈妈优良的言行示范从某种程度上讲,才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最正确效果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