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幼儿家庭教育  幼教  学习  注意力训练  育儿新知  智力开发  家长教育心得  教育  学习动力  家庭教育帮 

学历高的父母肯定能把孩子教育好?

   日期:2024-11-08     来源:www.rflynk.com    浏览:581    
文章简介:大家总是有一种误解,觉得学历高、文化水平高的父母,肯定能把孩子培培养才。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可能这么想,学历高文化水平高的人也会这么想。
大家总是有一种误解,觉得学历高、文化水平高的父母,肯定能把孩子培培养才。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可能这么想,学历高文化水平高的人也会这么想。事实上,父母有了较高的科学文化常识,的确给家庭教育带来了一些方面的有利原因,譬如家书多、文化环境浓、父母能多进行一些功课辅导等。 但,家庭教育有自己的规律性, 是一门学问,假如对家庭教育常识知之甚少,同样会导致家教失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出现后悔莫及的问题。
  我过去接触过一个家庭,爸爸妈妈都是文革前的大学毕业生,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小的是男生。 姐弟两个学习都很好,姐姐考上了重点高中,上大学有期望。弟弟考高中时离重点校差 10分,爸爸妈妈的责难劈头盖脸,骂孩子不争气、没出息。然后又四处奔走,花了一万多元进一所重点校。孩子的心理重压非常大,父母的需要是:拼命学习,赶上班上最高水平,要对得起花掉的一万多元。上学后,孩子重负在心,连课间10分钟都看书,顾不上玩儿,更顾不上与同学交往。三个月之后,孩子精神不正常了,心理大夫说因为心理重压过重,出现了心理障碍。爸爸却觉得是缺少毅力,没雄心壮志,继续严格需要。又过了一个月,孩子住进了精神医院。到了这个时候,夫妻两个都后悔了,然而那位爸爸还念念不忘的一句话是:“目前的孩子太脆弱了。”并没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上失误在什么地方。
  一般学历高、科学文化水平高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比普通父母更高,他们不仅期望孩子上大学,还期望孩子能读硕士、博士,最好能出国留学深造。这种期望没什么不对,问题是把期望变成教育行为时要从孩子的实质出发,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假如父母自居心理过强,觉得我们的水平高,对孩子的教育全是对的,有不对也是在孩子身上,在其他人身上,那样非常可能遭到规律的惩罚。
  应该说,大部分常识分子对孩子的教育是成功的。为了使成功率更高,降低失误,这里提出几个问题与父母讨论。
  第一,父母对自己的成才历程要进行剖析,不适合拿我们的经验去套孩子。父母与孩子毕竟是两代人,生活条件、社会环境、学习的内容与方法都会有年代的差别,而且父母与孩子的个性特征也有肯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性需要大家去分辨我们的经验什么是合适今天的,合适孩子的;什么是不合适今天的,不合适孩子的,在对孩子施教时进行取舍。不可以总对孩子说:我小时侯读书怎么样怎么样,你也应该怎么样怎么样。譬如有些父母为了教育孩子艰苦奋斗,常常给孩子讲自己艰苦奋斗的历史,这当然对孩子有肯定教育用途;但假如一方面如此讲,其次又为孩子提供好得不可以再好的舒适条件,让孩子在脑子里去认识“艰苦奋斗”,成效一定不佳。目前,有教育专家提出:“再富也要苦孩子。”这就是需要给孩子创造艰苦奋斗的机会和肯定的条件,使孩子真的在吃苦中同意磨炼。
  第二,父母应不断研究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新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手段。目前的独生子女孩活在开放的飞速进步的年代中,出现很多新的问题,老的教育经验有些不适用,新的教育经验也没。这就需要采取研究的态度,从实质出发探寻解决的方法。譬如孩子不能离开电视,孩子玩电脑,孩子买电子庞物,孩子唱时尚歌曲,孩子攀比消费等都是一些父母没历程过的。假如不研究剖析,采取简单化的禁止手段,总是很难奏效。这里讲一个成功的例子:
  一个男生上了初中,迷上电脑,不考虑其他,而且逆反心理强,父母一说他就顶嘴。父母采取了很多严格手段都不管用。父母听了父母学校的讲坛,发现我们的教育办法不当,就研究孩子特征,改变教育办法。他们请孩子当我们的老师,向孩子学电脑入门知识,而且用在日常,写信、记帐、记事、订家庭计划。后来建议孩子把玩电脑也订到学习计划中去,小老师非常想,自己订计划认真实行,由于爸爸妈妈也按计划学习。通过一段实践,父母总结出教育孩子的 4条经验:1.变“猫鼠”为朋友;2.变严肃为轻松;3.变说教为引导;4.变被动 为主动。 这几条经验是非常符合新时期家庭教育特征的。大家建议各位父母对自己家里的教育问题都采取研究的态度,相信你能做到。
  第三,在学习家教科学常识方面,重新做一次小学生。即便用上过大学的父母,也没学过家庭教育这门课,到目前,也仅仅有少数大学开了家庭教育讲坛。大家都了解,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不学就知之甚少,遇见问题就困惑,不知所措,或者陷入随便性爱文化,对孩子的进步影响非常大。因此,建议大伙再当一次小学生,好好学习家庭教育这门课。学与不学不大一样。“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段存章同志,多次采访报导过“北京朝阳家庭教育中心校”,听过多次课。在他的一篇文章《我渴望成为一名新学员》中写道:“再有一年多,小外孙女就要上小学了,我和老伴将要一同走进父母学校的大门,坐在孩子坐过的椅子上静静听家庭教育基础课。各位老师!请收下我这个渴望求教的小学生吧!”我想,老段同志的话,是大家当了父母的常识分子的一同心声。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