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不是温室气体,温室效应的气体主如果包含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了解温室气体至少它本身有性质需要稳定,感觉地球本身生物产生的热量散发,硫化氢本身就是不稳定的,在空气中比较容易变质成为硫的单质,他不可以作为温室气体来对待。
什么是硫化氢
硫化氢,无机化合物,由氢和硫组成。化学式为H2S,摩尔水平为34.08g/mol,密度为0.92g/cm3。硫化氢是一种具备臭鸡蛋气味的无色气体,易溶于水,可溶于石油、乙醇、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是一种可燃性气体,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具备非常强的还原性,还易与大部分金属离子反应形成沉淀。
硫化氢的反应方程式有什么
H2S=加热=H2+SH2S的燃烧反应;
不完全燃烧:2H2S+O2=点燃=2S+2H2O;
完全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
H2S的强还原性:H2S+Cl2=S+2HCl;
酸性:H2S+2NaOH=Na2S+2H2OCuSO4;
溶液反应:CuSO4+H2S=CuS(沉淀)+H2SO4。
硫化氢产生是什么原因
1、很多有机物
天然水体中,大部分养殖水体中都含有很多硫酸根离子。无论是北方盐碱池塘、南方酸性池塘、还是海水塘,都含有很多硫酸盐。当底泥中含有很多硫酸盐时,缺氧则意味着硫酸盐被还原成硫化氢和硫化物,其溶解在水中,对水生动物导致很大风险。当硫化氢与底部金属盐形成硫化金属盐时,底泥就变黑了。
另外,残饵或粪便中的有机物在厌氧菌有哪些用途下也会分解产生硫化物。
2、缺氧环境
缺氧,是水体中硫化氢产生的最重要原因。
(1)水体藻类剧烈变化
单一藻类迅速繁殖、蓝藻水华、倒藻等,都会引起养殖水体“缺氧”。这类状况下,都会致使水体底部紧急缺氧。在厌氧菌有哪些用途下,产生很多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致使水生动物中毒。
(2)高水位情况
高水位情况,容易产生跃温层,上下水层不产生交流,则下层水体在缺氧程度加剧,厌氧菌活动增强,加上底部硫酸盐丰富,在还原用途下,产生很多硫化氢。
(3)底泥中硫化氢瞬间释放
因为跃温层用途和水压用途,硫化氢在底层水体中的底泥中聚集,形成局部“高浓度”。一旦天气变化,跃温层打破,硫化氢会在水体中短期内形成“毒害浓度”,致使鱼虾蟹“中毒”。
3、pH值变化
pH值会干扰到水体中硫化氢等电离程度。在25℃水温状况下,不同pH值时,水体中总硫化物维持不变,当pH=9时,硫化氢含量只占总硫化物的1%;而pH=7时,硫化氢含量占到总硫化物的50%。常温下,PH>9时,硫化物98%以上都是以HS—形式存在,毒性较小;PH<6时,90%以上硫化物以硫化氢形式存在。
温室气体的主要种类有什么
温室气体指任何会吸收和释放红外线辐射并存在大方中的气体。京都议定书中规定控制的6种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氢氟碳化合物(HFCs)、全氟碳化合物(PFCs)、六氟化硫(SF6)。
地球的大方中要紧的温室气体包含下列数种:二氧化碳(CO2、臭氧(O3)、氧化亚氮(N2)、甲烷(CH4)、氢氟氯碳化物类(CFCs,HFCs,HC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等。因为水蒸气及臭氧的时空分布变化较大,因此在进行减量手段规划时,一般都不将这两种气体纳入考虑。
至于在1997年于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化纲要公约第三次缔约国大会中所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明订针对六种温室气体进行削减,包含上述所提及之: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其中将来三类气体导致温室效应的能力最强,但对全球升温的贡献百分比来讲,二氧化碳因为含量较多,所占的比率也最大,约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