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考试志愿填报状况来看,今年省文理科前十名已被北大、清华瓜分完毕。而为了获得如此的“战果”,两校都使了不少力,甚至出现凌晨奔赴巴中、乐山抢状元的情景。是什么使得这两所国内顶尖高校在招生上花这样大的力气?
抢战硝烟
为抢状元清华北大前脚跟后脚
清华的速度这样之快。
6月25日凌晨3点过,清华大学得知,今年四川文科状元源于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现在人在乐山。几乎同时,巴中中学校长也接到了清华大学四川招生老师发来的短信,确定该校考生董伟夺得全省理科1、。然后,清华的招生老师立即找了两辆车分别朝乐山、巴中进发。而此时,媒体、成都的高中都还在为今年的文、理科1、是否出在成都而到处打听。
7个多小时后,当记者赶到董伟家时,连夜赶来的清华老师早已结束了和董伟的长谈,正坐在客厅里和董父相谈甚欢。
又过了半小时,巴中中学校长接到了北大招生老师的电话。“他们快到了,叫我必须要留住董伟,不可以让清华的老师把他带走了。”而此时,董伟已明显倾向于考试报名清华,只差专业未定。
这个时候,全省文科状元叶思雨也同时接到了北大、清华的“请柬”。清华还筹备邀请她到清华参观,但被叶思雨婉拒了。“她已决定读北大。如果去了北京又不选择清华,不太好。”叶思雨的母亲说。
状元一边一个,北大、清华打了个平手。但两校围绕全省文理前20名的争夺战仍硝烟正浓。“盯人战术”是不少高校招生必杀技,即拿到高分考生的电话,找到他们的住处,上门游说、电话联系,想尽方法吸引他们。成都理科9、、石室中学考生陈光颖是今年杀出的一匹“黑马”。此前,她一直以上海交大为终极目的,也参加了上海交大的自主招生考试。但上海交大的老师还没有来得及开心,清华大学已联系上了她。“我决定去清华。”她最后告诉记者。
抢战缘由
说法1:面子品牌说
“学校不会由于我招到了状元给我发奖金。”清华大学招生老师不承认了外面对北大、清华招到状元就给招生职员“提成”的说法。他说,辛苦跑中学,“收买”高分考生,不为其他,就为学校的品牌和面子。
“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你说你这个学校这儿好那儿好,但高分考生就是不来,那一定说不过去。”上海某大学招生老师对记者“实话实说”。
清华的老师对此感受颇深:“以前大伙都认同文科北大最好,理科清华最牛。这两年清华在文科上下了不少功夫,整体水平提高了不少。但大家自己说好不算数,要社会认可才行。”在他们看来,社会认可最突出的体现就是“高分考生更想选清华”。
说法2:媒体推波助澜说
其实,对抢状元,北大、清华也感觉累。
“你看媒体都是追着状元进行报道。状元到了哪所学校,哪所学校就会成为关注的焦点,这无论是对当年高考考试招生还是立刻要举行的自主招生,都是一个打响品牌的绝好机会。”不过清华大学的招生老师也承认,学校经过追踪调查,发现并非所有状元进校后都表现突出,倒是通过自主选拔招进去的学生,表现要出色得多。
“高分未必就代表能力高,这点大家比大家都了解。大家就感觉实外的张莹嫇综合素质挺好,拿到了大家60分的自主招生加分。但由于她不是状元,你看你们对她的报道就比状元少得多!”
说法3:奖励说
“一些地方,当地教育部门和政府会把学校考清华、北大的人数与学校、老师的奖惩挂钩,甚至拟定出明晰的分数。”据一位老师介绍,2004年,绵阳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学生考上复旦、浙大、上海交大,老师可加5分,而考上清华、北大,老师则可以加上20分。而巴中的政策是,考起一个北大、清华,政府奖励学校10万元,考其他高校则一分没。
在这种勉励规范下,中学老师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北大、清华抢尖子的“幕后推手”。只须有稍微可能上的考生,老师和学校就会把考生信息封锁起来,只提供给北大和清华,其他学校根本接触不到。
抢战后遗症
抢来抢去不利于尖子生成长
川内一位高校招生老师觉得,不少高分考生进入一流高校后表现平平,一方面跟自己的学习技巧不无关系,一方面也得从学习环境上找问题。“一些考生从分数上来讲,上北大、清华并无优势,甚至只能选择很冷门的专业,但他们假如上复旦或上海交大,则可以随意选专业。而且北大、清华校园里个个都是尖子生,这类已经习惯了被‘众星捧月’的孩子,非常可能心理上会遭到打击,从而抑制他们的进步。”
什么素质教育还不是分数为王
目睹名校对“尖子生”的争夺战,低年级高中生则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川师附中的一名高中一年级学生告诉记者,他已经看了媒体的报道,今年的省、市理科状元虽然只有一分之差,但待遇却差了一大截。“高考考试就这么残酷,哪个分数高哪个就是王。”
“都说目前倡导素质教育,可高校这么抢高分考生,给大家学生的感觉还是分数为王,什么素质教育都是嘴上说说。”成都铁中一名学生告诉记者。本报记者王冕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