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幼儿家庭教育  幼教  学习  注意力训练  育儿新知  智力开发  家长教育心得  教育  学习动力  家庭教育帮 

作为“老师家的孩子”是不是有某种特别的优势?

   日期:2025-01-31     来源:www.gzjwsw.com    浏览:657    
文章简介:提到“老师家的孩子”,不少人会心生羡慕:这可是“赢在起点”呀,家庭教育棒棒的,在学校里总是也是老师们重点关注的对象,一定个个是学霸!日常,也确实有不少老师家的孩子,各方面的表现都令父母骄傲。不过呀,也有不少老师在感叹:“真愁人,我如何教得了...

提到“老师家的孩子”,不少人会心生羡慕:

这可是“赢在起点”呀,家庭教育棒棒的,在学校里总是也是老师们重点关注的对象,一定个个是学霸!日常,也确实有不少老师家的孩子,各方面的表现都令父母骄傲。

不过呀,也有不少老师在感叹:“真愁人,我如何教得了其他人的孩子,可就是教不了我们的孩子呢!”“为何我能和班上几十名孩子愉快相处,却找不到和自己家孩子相处的更好方法!”

老师们,你和孩子一般是如何相处的?你有没想过,教师这个职业在教育子女时到底有没帮助?咱们的教师身份对于孩子的教育,是更具优势还是会成为阻力?

来看这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本次调查共收到3354份有效问卷,从调查数据总体来看,教师教育自己孩子方面还是比较成功的。

当然,教育好孩子,是父母一生非常重要的事业。这份数据又能给老师父母带来什么婴幼儿教育启示?教师又应该怎么样借助专业优势,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呢?一块儿看看吧,对症下药,先成为好爸爸妈妈,然后才是好老师。

 

 

 

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有的焦虑占43.38%;很焦虑占6.92%;在教育自己孩子方面感到非常轻松的占19.02%。教师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感到焦虑,达到了占比50.30%,这一数据值得引起关注。

 

 

在影响教师家庭亲子关系的原因中,58.11%的老师觉得是见多了出色的孩子,期望我们的孩子也出色,怕教育失败,换句话说,“其他人家的孩子”也同样影响着教师家的孩子。

 

 

另外,45.2%的老师觉得学校工作重压致使带给自己孩子坏心情;38.85%的老师感觉没时间伴随孩子;34.73%的老师觉得影响亲子关系是什么原因我们的完美主义强迫症倾向。可见,教师职业的重压和劳动强度不容小觑。

 

在教育学生和教育自己孩子方面有什么区别,44.96%的老师觉得更多时间花在学生身上反而忽略了自己孩子的成长;41.44%的老师由于自己做教育所以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更重视更用心;40.19%的老师觉得对学生有不少办法,对自己孩子却心有余而力不足非常无奈;25.82%的老师觉得不同在于对学生侧重学习,对自己孩子侧重精神养育;仅有11.87%的老师觉得由于自己做教育,所以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无往不利。

 

 

在和我们的孩子交流方面,44.39%的老师和孩子常常有心灵、精神层面的交流;38.64%的老师以说教为主;14.67%的老师以聊学习为主。老师有意识对自己孩子重视精神养育,但以说教为主的比率仍较高,这也是不少教师的职业通病。

  

除去这类,通过调查数据剖析,大家还要出:大部分教师家庭都亲自养育孩子,家庭夫妻关系和谐有爱、亲子关系比较亲密融洽;大部分教师对自己子女的期望更重视身心健康,教师子女的课余时间多以运动、阅读、旅游为主,说明教师对自己子女比较重视全方位进步,而不只局限于学科常识的学习。

 

不过,虽然教师家庭存在一些教育自己子女的问题,但总体来看,教师教育自己孩子方面比较成功。

 

 

 

调查统计表明,爸爸妈妈亲自养育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这一点不只针对教师家庭,对大部分家庭都有肯定的启示。

亲自养育的爸爸妈妈感觉教育自己孩子非常轻松的占20.92%,老人带的仅占12.55%;反之,感到有的焦虑和很焦虑的比率,亲自养育的占48.56%,老人带的更是占到了55.6%。

爸爸妈妈亲自养育的家庭亲子关系融洽的占83.01%,老人带的占72.6%;反之,亲子关系冷漠紧张的,亲自养育的占2.54%,老人带的则占2.82%。

觉得教育孩子比较成功和很成功的,亲自养育的爸爸妈妈占48.35%,老人带的仅占34.95%;而比较失败和很失败的,亲自养育的爸爸妈妈仅占10.44%,老人带的则占到了15.12%,差距很明显。

丨夫妻关系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很大

调查结果显示,夫妻关系对个体的幸福度,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极为要紧。

夫妻关系和谐有爱的老师的幸福指数(感到很认可,非常幸福)达到60.04%,而夫妻关系冷漠压抑的幸福指数仅为2.53%,夫妻关系紧张的幸福指数为0;反之,夫妻关系和谐的老师感到焦虑的仅为16.97%,夫妻关系冷漠压抑的老师焦虑指数达到74.68%,夫妻关系很紧张的老师焦虑指数为72.73%。

 

夫妻关系和谐有爱的老师对孩子教育感到很有优势的占35.73%,而夫妻关系压抑冷漠和很紧张的老师家庭觉得教育孩子有优势的仅占17.09%和13.64%;反之,觉得教师职业对教育自己孩子没什么优势的,也遭到夫妻关系的影响较大。

在觉得教育孩子比较成功和很成功方面,夫妻关系和谐有爱的老师占53.87%,夫妻关系压抑冷漠的和很紧张的仅占18.35%和13.64%;反之,在教育孩子方面比较失败和很失败的,夫妻关系和谐的占6.51%,夫妻关系冷漠压抑的则占30.38%,夫妻关系紧张的更是高达45.46%。

丨养育孩子过度焦虑对孩子教育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爸爸妈妈过度的焦虑只能让状况变得更糟。

家庭教育焦虑程度不但影响幸福指数,对夫妻关系的影响也很大。不焦虑非常轻松的教师家庭夫妻关系和谐有爱的占72.88%,而有的焦虑和很焦虑的教师家庭夫妻关系和谐的仅为47.9%和31.9%;反之,不焦虑的教师家庭夫妻关系冷漠压抑很紧张的仅为1.88%,而有的焦虑和很焦虑的教师家庭夫妻关系压抑冷漠很紧张的占到了6.39%和12.93%。

爸爸妈妈的焦虑程度对亲子关系的影响也非常大。不焦虑的老师亲子关系亲密融洽的高达97.96%,很焦虑的老师则为41.81%;亲子关系紧张冷漠的,不焦虑的老师仅占0.16%,很焦虑的老师则高达18.97%。


在影响亲子关系这一选项上,见多了出色的孩子怕自己教育失败的,不焦虑的老师占36.83%,很焦虑的老师占到了73.71%;过分关注学业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精神成长的,不焦虑的老师仅占7.84%,很焦虑的老师占到了42.24%;学校工作重压带给孩子的坏心情,不焦虑的老师占31.97%,很焦虑的老师占55.6%。

 

作为老师,在教育自己孩子方面,觉得很有优势的,不焦虑的老师占63.79%,很焦虑的老师仅占6.9%;觉得没优势,反而因此职业疏忽了自己孩子的,不焦虑的老师仅占14.11%,很焦虑的老师高达76.72%。

在自我评价孩子教育的成功率方面,不焦虑非常轻松的教师家庭觉得孩子教育比较成功和很成功的比率高达90.13%,有的焦虑的教师家庭仅占25.56%,而很焦虑的则只有3.88%;反之,不焦虑的教师家庭觉得孩子教育比较失败和很失败的比率仅为0.47%,有的焦虑的教师家庭占14.5%,很焦虑的家庭更是高达63.79%。


 

 

 

调查数据还要出,不少老师觉得教师职业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弊大于利。

记者也曾看到有专家提出,教师需要认真知道我们的职业特征,由于教师家庭教育的优势与隐患都与教师的职业有关。

那样,这份调查数据给教师父母带来了什么启示?教师应该怎么样借助专业优势,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记住这5点,可能,教育孩子没那样难。

1、拥有幸福感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孩子

调查中,在关于“老师的幸福感怎么样”这个题目中,36.14%的教师感到很认可,非常幸福;37.78%的教师幸福感一般;21.65%的教师偶尔会郁闷,感到不太幸福;4.44%的教师幸福指数非常低,很不认可近况。

可见,教师的幸福感总体很好,但26.09%的教师幸福感低下,应该引起足够的看重。要了解,一个不幸福的老师非常难培养出幸福的孩子。

教育不仅仅是教书,教育还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虽然教师在工作上面临多重重压,但与生机勃勃的孩子们朝夕相处却是简单开心的,看“早晨7、八点钟的太阳”在我们的关照下成长是充满收获感的。

期望教师把这类美好的体验当作工作的回报,用更积极自信的状况打造高效互动的课堂,用更乐观、豁达的心态对待生活的琐碎。所谓言传身教,做一个有幸福感的老师,你的孩子也会在耳濡目染中变得从容淡定,更想感受那些微小却美妙的幸福。

2、对子女抱有合理期待,不过度焦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人之常情,但对于孩子教育的关注需要把握好度。尤其是从事教师职业的爸爸妈妈,看到的出色孩子不少,因此也对我们的孩子给予非常高的期望。然而欲速则不达,焦虑过高,给孩子带来无形的重压,其实是让他们在成长路上背上担子;若不顺意,还会使孩子产生挫败感,丧失信心,这都与教育的本意相背而行。

教师在家庭教育中要以鼓励和表彰为主,相信孩子的能力和价值,相信总有一个范围能让他们发光发热,从而给予他们愈加自由开阔的成长空间。

 

3、如打造好的家庭环境

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会让每位家庭成员都拥有幸福和力量,当然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要紧的积极影响。一方面,教师要维护好夫妻间的感情,为孩子提供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庭环境;其次,努力打造好的亲子关系,多伴随、多交流,让孩子充分信赖父母,继而达到更好的家庭教育成效。

4、先成为爸爸妈妈,然后才是好老师

每一个人在形成完整人格的青少年时期,都特别需要爸爸妈妈的爱与陪护。假如教师父母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出现“灯下黑”问题,纵使桃李遍天下,对自己孩子来讲都是不公平的。为人爸爸妈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探索总结出合适自己孩子的教育办法,是一种教育能力的体现,也是责任的承担。

同时,不要“好为人师”,不要把工作的状况带到家来。教师在学校要严格履行自己作为教师的职责,回家后应该立即转变角色,变成一个温顺贤惠的好母亲、开朗爱玩的好父亲,要做孩子的朋友。

5、重视与孩子的精神交流,较少枯燥的说教

教师父母习惯以人师形象对待孩子,尽心竭力进行说教,或许会让孩子感觉唠叨,心生厌倦甚至产生抵制、逆反、自卑的心理。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平等、坦诚的态度,进行心灵与精神层面的交流互动。

譬如倾听孩子犯了错误时的内心想法,对症下药;多推荐励志、感人的名人故事;多鼓励孩子参加文化活动,培养其文化修养等。在这般和谐的交流中,帮助孩子打造对美、对真知、对学问的尊重和信仰,可能会比干巴巴的说教,带来事半功倍的成效。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