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材《送大乌龟回家》含深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婴幼儿通过故事了解集体的力量大,体验模仿小动物的乐趣,想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快来看看婴幼儿园小班《送大乌龟回家》含深思教材吧。
活动目的:
1、体验模仿小动物的乐趣。
2、通过故事使婴幼儿了解集体的力量大。
3、想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筹备:
动物图片,故事课件
活动过程:
1、引入故事
师:我这里呀有一只小动物请你们猜一猜(直接出示)
哪个了解乌龟有哪些本领吗?(看状况)
目前老师请你们听一个故事。
播放课件,放至乌龟翻身。
师:大乌龟爬山坡的时候出了什么事情?(滚下山)
如何会滚下来的?(咕噜咕噜)滚下山,翻不过身。
你看大乌龟翻不过身来,如何解决呢?哪个来帮它想想方法?
那大家下面看看会发生任何事情。
2、理解故事
1、播放课件至来来来,我有好方法
师:哪个第一个发现大乌龟翻不过身的呀?(蚱蜢)
蚱蜢是如何说的呀?(快来救救乌龟大叔 2遍)
什么小动物听到了蚱蜢的叫声?(小老鼠、小刺猬、菜鸟兔)
小老鼠是如何做的?他想帮助大乌龟,抬呀抬呀,有没帮大乌龟翻过身来?(没)为何呢?(力气小)
小刺猬来了,也想帮助大乌龟,可是两个人的力气还是不够大,没帮大乌龟翻过身。
菜鸟兔也看见了,连忙对大伙说我有一个好方法。哪个来猜一猜菜鸟兔想到了什么好方法?(自由发挥)
到底想到了什么好方法呢?大家接下去听故事。
播放故事至结束。
师:原来菜鸟兔想了个什么方法呀?
小动物们一块儿推大乌龟,把大乌龟推到了河里,让大乌龟到河里翻过了身。
目前大家再来听一遍故事。
播放课件。
2、师:大乌龟爬山坡,一不小心,从山坡上滚下来,爬不起来,是哪个把大乌龟推下水的?(小刺猬,菜鸟兔,小蚱蜢,小老鼠)
为何大伙一块推就能把大乌龟推到小河里?(人多,力气大)
原来大乌龟的家在小河里面,今天大家听的这个故事就是《送大乌龟回家》。
3、体验
师:小狗家有很多积木,小熊家住在小狗家对面,小狗想把积木送去给小熊玩儿,请一位小朋友去帮小狗搬积木。
积木太重了,他一个搬得动么?
我请几个小朋友去帮忙,看看这次能否搬动。()
小熊收到小狗送的积木可开心了。小朋友们,一个人的力气小,但大家很多小朋友在一块,力气就大了。
附:
故事《送大乌龟回家》
大乌龟爬山坡,一不小心,从山坡上骨碌骨碌地滚下来,跌到了山脚下,四脚朝天,爬不起来。
小蚱蜢看见了,大声喊:快来救救乌龟大叔!
小老鼠来了,使劲想把大乌龟翻过身来,但小老鼠力气小,帮不了忙。
小刺猬来了,用力搬动大乌龟的身体,要把乌龟翻过身来,但小刺猬力气小,也帮不了忙。
菜鸟兔来了,对大伙说:来,来,来!我有方法,大家把大乌龟推到河边去。
大伙用力把大乌龟推呀,推呀,一直推到了小河边,扑通一声,让大乌龟跌下河去。
大乌龟在喝水里翻过身来,划动四只脚,欢快地游开了。
大乌龟回过头来,对大伙说:谢谢你们!送我回家了!
活动深思:
在送大乌龟回家的故事中,菜鸟兔,小老鼠,乌龟都是小朋友熟知的小动物,但对于小刺猬和小蚱蜢婴幼儿感觉比较陌生,不可以立刻认识蚱蜢这个动物,但对于送大乌龟回家的故事都非常有兴趣,尤其是看课件的时候很入迷。
我预设的活动目的是:
1、初步理解故事,体验模仿小动物的乐趣。
2、通过故事使婴幼儿了解集体的力量大。
在活动开头,为了帮助婴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我第一引出了今天的主角:大乌龟,引出今天的故事与大乌龟有关。接着播放课件,以分段的形式播放故事,一共分为三段,每段播放完毕之后,对刚刚的内容进行提问,巩固婴幼儿所听到的内容。在小蚱蜢求救后,让婴幼儿模仿小蚱蜢的求救声,想让婴幼儿通过语言体验小动物的对话。但在提问阶段,因为课件准备不足,婴幼儿没完全理解故事的内容,回答略显生硬。
为了使婴幼儿了解故事中所要表达的道理:集体的力量大。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让婴幼儿体验一人搬积木力气小,但几个小朋友一块搬就可以使力量加强。通过行动,让婴幼儿更直观的理解这个道理,但在操作过程中,只有少数婴幼儿可以通过游戏来体验,没办法让全体婴幼儿都体验到游戏的乐趣,进而理解其中的道理。
在活动的创设中,没充分考虑到婴幼儿的同意能力和年龄特征,对已有经验把握不足。对于本活动的筹备不够充分,期望在下次活动中有所改变。
小百科:一般将龟另称为乌龟,龟是以甲壳为中心演化而来的爬行动物。龟最早见于三叠纪初期,当时即有进步完全的甲壳。早期龟可能还不可以够像今日一样将头部与四肢缩入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