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大家周围的空气 单元测试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名字: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得分:
1、单选题(13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1.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燃烧
B.空气中氮气的水平分数为78%
C.稀少气体都不可以与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答案】D
【分析】
A、氧气能支持燃烧,具备助燃性,不具备可燃性,不可以燃烧,故选项错误;B、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不是水平分数,故选项错误;C、稀少气体在肯定的特殊条件下,可与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无毒,可用于食品防腐,故选项正确。故选D。
2.饼干和薯片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变软,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
A.二氧化硫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答案】D
【分析】
酥脆的饼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选D。
3.下列化学反应不是化合反应,更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A.氢气+氯气 氯化氢 B.镁+氧气
氧化镁
C.碱式碳酸铜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D.铁+硫酸→硫酸亚铁+氢气
【答案】D
【分析】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征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征可总结为“一变多”。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为一种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为一种是化合反应,故B错误;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三种是分解反应,故C错误;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也为两种,不是化合反应,更不是分解反应,是置换反应,故D正确。故选D。
4.化学定义之间具备并列、包括、交叉等关系,如图所示定义 M 和 N 之间的包括关系,下表选项中,所列定义之间的关系符合图中所示包括关系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M | 化学性质 | 空气 | 稀少气体 | 混合物 |
N | 物理性质 | 氢气 | 氖气 | 纯净物 |
A.A B.B C.C D.D
【答案】C
【分析】
A、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B、空气和氢气是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C、稀少气体包含氦、氦、氩、氪、氙等,二者是包括关系,故选项正确;D、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故选C。
5.如图所示,等体积的 A、B 两集气瓶内充满了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硫,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可以看到( )
A.B 瓶中有水流入 B.A 瓶中有水流入 C.A,B 瓶中均有水流入 D.A,B 瓶均无水流入
【答案】B
【分析】
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消耗了瓶中的氧气,使压强减小,小于大方压,从而使水进入瓶中。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气体,虽然消耗了氧气,但二氧化硫代替了氧气的地方,使压强几乎不变,水不可以进入瓶中。故选B。
6.下列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黑烟生成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瓶壁有水雾出现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很多白雾生成
【答案】C
【分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很多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瓶壁有水雾出现,故选项说法正确;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很多的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7.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剖析中,错误的是(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熄灭,证明瓶内不含氧气
B.加热试管时,试管炸裂,可能是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
C.假如量取水时俯瞰读数,则所量取的水的实质体积小于读数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充分反应后,需将装置冷却至室温再读数,不然测量结果偏低
【答案】A
【分析】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氧气的量极少,木条也会熄灭,故A错误;B、绐试管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可能导致试管炸裂,故B正确;C、假如量取水时俯瞰读数,则所量水的实质体积偏小,故C正确;D、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充分反应后,需将装置冷却至室温再读数,不然测量结果偏低,故D正确。故选A。
8.合肥 2017 年 5 月 20 日空风韵量报告:老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 64,空风韵量级别为 Ⅱ级,空风韵量情况为良,空气最重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下列有关空气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可供给呼吸,所以常用于医疗急救
B.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他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C.空风韵量报告中所列的空风韵量级别越大,空风韵量越好
D.空气中稀少气体作为电光源借助其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A
【分析】
A、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物质,可以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故A正确;B、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没新物质形成,它们的化学性质未改变,故B错误;C、空风韵量报告中所列的空风韵量级别越大说明空气中所含的污染物越多,则空风韵量越差,故C错误;D、空气中的稀少气体充电后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常用于制造多种作用与功效的电光源,故D错误。故选A。
9.下列物质是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雪碧饮料 C.加铁酱油 D.干冰
【答案】D
【分析】
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是混合物,故错误;B、雪碧饮料中含有水和碳酸等物质,是混合物,故错误;C、加铁酱油中含有水和含有铁元素的物质,是混合物,故错误;D、干冰是由一种物质二氧化碳组成的,是纯净物,故正确。故选D。
10.实验室用排水法制氧气时,装高锰酸钾的试管破裂,其缘由可能是()
①装药品前,忘了检查气密性 ②试管口没略向下倾斜 ③试管没先均匀预热④采集完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取出导气管.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分析】
①装药品前,忘了检查气密性,可能致使采集不到氧气,不会导致试管破裂;②试管口没略向下倾斜,冷凝水会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③试管没先均匀预热,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④采集完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取出导气管,水槽内的水可能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②③④中是什么原因会导致试管破裂。故选C。
11.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底部应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
A.木炭 B.硫粉 C.铁丝 D.红磷
【答案】C
【分析】
依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试验操作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剖析解答本题.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放出很多的热,为预防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下了使集气瓶底炸裂,因此试验之前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
故选C.
12.节日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内填充的气体是下列哪一种()
A.氧气 B.氮气 C.稀少气体 D.二氧化碳
【答案】C
【分析】
考试试题剖析:通电时,稀少气领会发出特殊颜色的光,常用作电光源。
13.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水平和性质均不变 B.不增加生成物水平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BC
【分析】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水平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水平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维持不变。
A、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水平和化学性质(而不是所有性质)均不变,故A错误;B、加入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水平无影响,用催化剂不可以增加生成物的水平,故B正确;C、依据催化剂的定义可知,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故C正确;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可能是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故D错误。故选C。
2、填空题(共22分)
14.(10分)膨化食品等常使用真空充气包装,小明、小红和小华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薯片发生了兴 趣,由于薯片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起来仿佛一个小 “枕头”,他们觉得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如果为了使食品可以较长期地保鲜、保质。
(提出问题)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小红猜想是氢气,小华猜想是氧气。
(1)依据以上猜想,你觉得他提出的问题是_____
(2)小明和小红都觉得小华的猜想最不合理,缘由是_____
(3)采集包装袋内气体的办法是_____
(4)你觉得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需要是_____、_____。
【答案】薯片中的气体是什么氧气有氧化性,会加快食品变质用注射器抽取袋内气体无毒,不可以与食品发生化学反应
【分析】
依据题意可推知,他提出的问题是:薯片中的气体是什么?
因食品可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而变质,故小华的猜想最不合理;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注射器抽取该气体,注入澄清石灰水;
要使食品能较长期保鲜、保质,则所充气体不可以和食品反应,且本身无毒。
15.(12分)现有①木炭②硫磺③红磷④铁丝⑤蜡烛,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______;
(2)产生很多白烟的是______;
(3)放出很多热,产生火星四射的是______;
(4)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
(5)生成的气领会污染空气的是______;
(6)不是化合反应的是______.
【答案】②③④①⑤②⑤
【分析】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硫磺;
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很多白烟的是红磷;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是铁丝;
燃烧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木炭和蜡烛;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气领会污染空气的是硫磺;
不是化合反应的是蜡烛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3、实验题(每空2分,共26分)
16.(26分)如图是实验室容易见到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实验室使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其试管中可放的药品是______,(写一种)试管口还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
(2)采集氧气可以选择______或______(填字母)装置,缘由是______或______
(3)若用C装置采集氧气,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将来,先______,再小心地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
(4)实验完毕,若停止加热再将导管移出水面,你预测这种操作会引起什么后果是______
(5)若用D装置采集一瓶氧气,怎么样检验采集满没:______
(6)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择______(填字母)装置.
(7)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应用______(填字母)发生装置,采集氨气最好使______(填字母)采集装置.
【答案】高锰酸钾;预防高锰酸钾随气流进入导管;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C,D;不容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从水中取出导管;试管炸裂;把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B;A;E;
【分析】
A为固体加热制取氧气,且试管口有棉花团,所以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预防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容易溶于水,故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采集;
用排水法采集氧气时,为预防发生倒吸炸裂试管,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的操作是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实验完毕,若停止加热再将导管移出水面,会致使水倒吸入试管内,导致试管炸裂;
向上排空气法来采集氧气验满的办法是:把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是固液常温下制取气体,故选择装置B;
制取氨气使用硫酸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加热制取所以选择固体加热装置进行制取,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且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采集使用向下排空气法不可以用排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