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维持我们的整洁观
德国著名作家彼得汉德克的家曾被年幼的女儿搞得凌乱不堪,他为此困惑。不过,他后来选择了妥协,在一本书里他如此写道:只须成人拿出一点点时间注意观察一下孩子,立刻就会了解怎么样处置孩子的整洁问题。怎么样处置呢?那就是舍弃成人对整洁的规范,让我们的屋子变成儿童大乐园。汉德克妥协是什么原因,他看到一片狼藉的背后隐藏着一片最和谐的氛围。后来,他戏称自己对孩子发火是无效管理。
尽管孩子对整洁的理解有异,整理整理东西的能力大小不一,或者服从大人命令的程度有别,但孩子之间的差别不会太大。在他们的眼里,整理整理就是把乱扔的东西按部就班地摆整齐,如此大人就会喜笑颜开。在多子女的家庭中,孩子们还可以看到不同个性的人对整洁持不一样的看法;而独生子女因为面对的只是爸爸妈妈,因而要到非常晚才能领会到,这个世界上的整洁观其实是多种多样的。
关于这方面的咨询书本多得可以堆满书架,所列出的题目也五花八门。诸如:怎么样使讲究整洁与不讲究整洁的不同期望同时达成?哪件东西应当放在哪儿?或者干脆有人提出怀疑,是不是有如此的必要?大人该怎么样和孩子妥协或商讨问题?书中介绍的大都是两代人的不同生活习惯和不一样的期望值,与相互间怎么样体谅和谅解。
成人和儿童应当怎么样推荐住房空间--共用空间与私人空间,这是大家研究儿童在家庭与社会所处地位时髦未涉及的范围。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孩子一直是与成人同居一室。
20世纪以来,至少在德国,孩子开始享有一间是我们的房间。而今,孩子们独享的空间第三面临与家庭成员一同用的倾向。可以预见,孩子自由散漫的习惯与成年人讲究整洁的态度又会发生很大的摩擦。假如成人一味地强求整齐干净,那样与孩子友好相处的关系将会遭到抑制。这种天天都会在家庭里发生的争吵,应当引起成人对自己整洁观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