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范围 | 科学 | 年龄段/班 | 中班 |
设计意图 | 《纲要》中指出婴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贴近婴幼儿的生活经验,借助身边的事物或发生的事物进行探索和实验。在日常,婴幼儿喜欢玩水,对于水是很熟知的。油,也是婴幼儿日常容易见到的物品。但油和水两者不能混合却是绝大部分孩子不了解的。让婴幼儿通过探索和察看,知道水和油的不同特质,了解水和油是不能混合在一块的,从而感受日常的科学,对科学产生探索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有趣的水油离别》。 | ||
说教程 | 《指南》明确指出:婴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起婴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婴幼儿实质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办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本次活动让婴幼儿借助日常常常接触到的东西进行实验探索,激起婴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满足婴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
说活动目的 | 依据《指南》和《纲要》的引导并结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实质状况,我拟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的: 1.认知目的:通过察看和动手操作,发现水、油混合时互不相溶的有趣现象。 2.能力目的:操作中能细致察看,初步用绘画方法记录并积极表达我们的发现。 3.情感目的:体验科学小实验的乐趣,乐意探索身边的事物。 | ||
说重点难题 | 重点:通过察看和动手操作,发现水、油混合时互不相溶的有趣现象。 难题:操作中能细致察看,初步用绘画方法记录并积极表达我们的发现。 | ||
说教法 | 教师应该成为婴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在本次活动当中我使用了以下三种教法: 1.提问启发法:通过提问,调动婴幼儿对水和油的已有经验,让婴幼儿对下面的活动产生兴趣。 2.察看引导法:在婴幼儿进行实验探索时,通过察看准时给予引导。 3.尝试操作法:在活动中鼓励婴幼儿通过自主操作和察看获得实验结论。 | ||
说学法 | 《纲要》中指出,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婴幼儿实质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办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在本次活动当中,我运用了四种学法:讨论法、操作法、察看法和体验交流法。 | ||
说活动过程 | 1.游戏导入:“猜猜它是哪个”,引导婴幼儿大胆猜测。 师:今天,大家一块儿玩一个“猜猜它是哪个”的游戏:有一种东西真奇妙,没颜色也没味道,但小朋友们每次运动完或者起床后都会喝,这是什么呢? 那水可以做什么呢? 出示装油的瓶子,让婴幼儿大胆猜测。 师:你在哪儿见过油?它可以用来做什么? 环节设计意图:在活动的导入环节我运用游戏的方法来进行导入,调动婴幼儿的已有经验,回忆水和油的用处,让婴幼儿对下面的活动产生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2.提出问题,引导婴幼儿大胆猜测油和水会不会相溶。 师:有一位粗心的厨师不小心把水和油倒进了一个瓶子里,大家一块儿猜猜水和油会混合在一块吗? 婴幼儿大胆猜测,并表述我们的理由。 教师统计婴幼儿的预测结果,并将人数记录在大记录单上。 环节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我让婴幼儿通过猜测、交流的方法来预测水和油会不会混合在一块,进一步激起婴幼儿探索的欲望。 3.婴幼儿首次自主实验,探索油和水会不会相溶在一块。 油和水倒进一个瓶子里到底会发生什么呢? 出示材料并交代实验需要。 (3)婴幼儿自由交流操作后的发现。 (4)教师小结:水加入油里面,两者并不会混合在一块。 设计意图:《指南》中的目的明确指出:要让婴幼儿用多种感官动手工脑,探究问题,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让婴幼儿自己动手尝试和探索,并通过交流推荐得出油和水是不会相溶的。 4.婴幼儿第二次探索,油和水搅拌后会不会混合在一块? 提问:用工具将油和水进行搅拌后是不是能混合在一块?婴幼儿携带问题第三自主尝试。 (2)教师出示并解说记录单,让婴幼儿将我们的发现用绘画的方法进行记录。 (3)婴幼儿交流察看到的现象并推荐我们的记录。 环节设计意图:活动进行到这里,孩子已经知道水油互不相溶。但为了强化婴幼儿对于水油互不相溶的理解,在这里我继续设计了探索小实验,让婴幼儿通过搅拌发现水油还是不可以混合,并用绘画的方法进行记录,进一步强化婴幼儿对水油互不相溶的理解。 5.教师小结:原来不论是把油倒在水里还是用筷子搅动,最后结果都是油在上面,水在下面,他们都是离别的,油是不溶于水的。 | ||
说活动总结 | 本次活动选材源自婴幼儿的生活,以容易见到的水和油来引导婴幼儿进行一些系列的探索活动。实验步骤简单易操作且实验现象明显,符合中班孩子的认知进步。活动中也充分尊重婴幼儿的主体地位,将主动探索的权利交给婴幼儿,让婴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和交流获得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材料的生活性也有益于培养婴幼儿主动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 | ||
说活动延伸 | 那油和水放在一块,一天将来或者一个星期将来又会是什么样呢?大家把混合的水和油放在地区里,小朋友可以继续察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