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拖延症孩子什么体验?
日常,吃饭时最后一个上桌,最后一个吃完;明明让孩子快点去睡觉了,他还是在看动画片,每次要提醒他3次以上,仍然摆出一副不想的样子,过去半小时了,连屁股都没挪动一下。
学习上,上学明明都快迟到了,还非要在小卖铺逗留一会儿;学习上不够细心,做卷子也非常慢,写作业到非常晚,一直在一些简单的题目上出错.......喜欢上课踩点,铃声响起的那一刻才想进教室。
心理上,常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持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譬如,开始学习东搞西搞开始恐慌熬夜流泪完成最后期限。
习惯上,行动迟缓、效率低,做事朝三暮四,给人留有懒散的印象,没上进心,容易培养各种不好的习惯。
面对诸这样类的状况,爸爸妈妈已经急的不可以了,孩子还在磨磨蹭蹭。当发现孩子拥有以上这类拖延症的表现时,父母必须要看重起来。
哪些原因产生拖延症?
笋干老师觉得,形成拖延症的重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爸爸妈妈对孩子期望过高,给孩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时,孩子在明知后果的首要条件下,想法高于实质,时常拟定超出常理的目的。
完美主义者,做事精益求精,不容许有任何缺陷出现,所以永远卡在开始做的阶段。遇见不喜欢的事情,不想去做,总想着把事情放一放,而迟迟不愿动手,且没信心做好这件事。
其实,拖延症分两种:一是极少数人因过大重压导致的注意力缺失症,这是精神疾病;二是大部分孩子由于懒所培养的一种不好的习惯,而非是病。
拖延症又该怎么样克服?
下面由笋干老师告诉你11招,帮助孩子克服拖延症。
01.战胜拖延症的第一步,就是让孩子做自己能做到的事,力所能及的事。少让孩子看互联网小说,降低产生不切实质的幻想,以此防止干扰做事的专一性,和学习的专注度。
02.教孩子改变我们的目的管理方法,将目的以每周、每天为单位进行计量。譬如将假期作业的总量,分解成若干个孩子天天能达到的量,按时去完成,周期性越短,成效越好。
03.克服拖延症的重点是赋予要做的事重大意义,变成刚需形成习惯。笋干老师的领会是,下午比上午自控力要差,所以,我把最喜欢完成的事儿放在下午,最困难的事情放在上午。
04.对于困难专心的孩子,建议先做自己喜欢的科目,让他产生信心,比较专心后再处置那些最困难、最纠结的事情,但不可以留到最后。如遇难点,可找该科目成绩较好的同学,相互讨论与监督的方法去完成,总是效率和正确率会更高。
05.当孩子做一件非常紧急和非常重要事情时,你会发现他们不会拖延的时间。换言之,做什么事情都要有重心,让孩子天天不花五到十分钟,检视要做的功课,列出优先级,按顺序完成。
06.拟定一个弹性时间值,设立最好完成时间和最高限制时间,譬如一张数学试题,建议最好时间45分钟,最迟不可以超越50分钟。如此给孩子适应的时间段,更容易被同意,可按试题困难程度相应调整时间。
07.前期打造规则,需要与孩子协商进行,加入惩罚规范。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允许孩子喝水、上卫生间,但需要限定次数,每小时最多只能离开地方2-3次,期间不可以看电视、玩手机,每次时间不适合超越2分钟。若没有完成,可相应缩减当天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让他了解:做任何事都需要付出代价。
08.克服拖延症的一个技巧是做事不在数目,而在于完成度。有的孩子心非常大,觉得一次性能做不少事情,结果一件事都办不好,还留下我已经做了的错觉。所以,应让孩子罗列一份任务清单,每次只做一件事,做完就能在前面打勾。清单的强化用途可让孩子拥有某种收获感,帮助他回到该做的事情上。
09.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在孩子完成任务后,给予物质奖励,如此容易培养应对心态。为了写作业追求效率,忽略字迹明确度、答卷正确率,与常识学会度,等于费时还白学。
10.提醒孩子不要在饥饿空腹和疲惫困乏的状况下做有困难程度的任务,低血糖会削减人大脑的思维、判断力,身领会变得迟缓,自然会拖延时间。待到补充能量后,精力充沛后再完成。
11.克服拖延症最禁忌的就是把时间填满,缺少休息时间。成绩再好的学霸也有脑力枯竭的时候,过于用脑会让孩子变蠢。所以,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去纾解重压十分要紧。其次,爸爸妈妈可在任务开始前强调3次:尽快写完,尽快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