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幼儿家庭教育  幼教  学习  注意力训练  育儿新知  智力开发  家长教育心得  教育  学习动力  家庭教育帮 

“陪读”战线延伸 父母孩子苦不堪言

   日期:2024-11-21     来源:www.nuecuan.com    浏览:402    
文章简介:天天陪孩子写作业,检查作业并签字;给孩子听写生字、陪着预习课文;周末带孩子上辅导课,来回接送,耗上大半天时间;更有甚者舍弃工作,举家搬迁,专职陪读……现在如此的父母陪读潮汹涌而至,不只小学生念书要陪,中学生要陪,就连高中阶段的陪读现象也已不...

  天天陪孩子写作业,检查作业并签字;给孩子听写生字、陪着预习课文;周末带孩子上辅导课,来回接送,耗上大半天时间;更有甚者舍弃工作,举家搬迁,专职陪读……现在如此的父母陪读潮汹涌而至,不只小学生念书要陪,中学生要陪,就连高中阶段的陪读现象也已不是个案。“过度陪读既苦了父母自己,更害了孩子。”专家建议,父母要掌握当令抽身,还给孩子学习的主动权。

  现象

  “陪读”战线延伸

  在银行工作的徐女性天天下班急着要去打“第二份工”——回家陪三年级的女儿做作业。作业太多是陪读的重要原因,“像默写、听读、预习等作业都要父母盯着,不然孩子就会偷懒不做,抄写本、默写本、训练卷也都要父母检查签字才算完成。不陪的话,孩子不了解要做到什么时间才能睡觉!”徐女性无奈地说。

  一项面对小学生父母的调查显示,近五成小学生回家做作业需父母陪着,四成学生需要父母监督,仅一成学生回家后能独立做完作业。

  现在,“陪读”战线不断向上延伸。小萱今年读初中二年级,近期一次物理测验有道题搞不知道,小萱母亲硬着头皮帮女儿一块想、一块做,她重新捧起女儿的课本对照着定义解题,还查了不少教辅书。“孩子不会的题目,总不见得不教吧。”小萱母亲调侃起自己,“从没这么认真读过书。”

  高初中生中爸爸妈妈陪读现象也不少见。上海民本中学教师王想龙身边就有不少“陪读”父母,一些父母甚至不惜辞掉工作,做起“保姆式”的“全程陪读”。“高中父母选择‘陪读’,总是是出于让孩子吃得好一点,生活负担小一些,多点学习时间等现实考虑。”王想龙说,“这类父母有‘两个担忧一个降低’,一方面担忧孩子因自理能力缺少而致使学习生活混乱;其次担忧孩子因自制能力缺失而致使学习等行为失去规范;还有就是降低孩子在平时生活上所花的‘非必要’时间,尽量多地增加学习时间。”

  剖析

  家庭教育

  出现“异化”

  “陪读现象的出现,说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出现了矛盾。”王想龙觉得,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然而,面对升学考试、不好的角逐等重压,很多父母失去了家庭教育的“定力”,感觉“陪读”可能是一种比较“积极稳妥”,甚至是“保险”的选择。

  “却不知,父母一旦选择陪读,就体现了对学校教育的过度参与和干预,削弱了学校教育的‘本体’功能,同时又淡化了家庭教育在指导孩子基本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规范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功能。陪读,让家庭教育在一定量上出现‘异化’”。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所郁琴芳老师的看法是“做个‘懒’父母,坚持不陪读”。“父母过度陪读,既苦了自己,更害了孩子。”郁琴芳说,“虽然确实有部分孩子或许会因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坚持不懈的督促,成绩有所上升,但同样会有孩子无形中承受父母陪读带来的重压,没个人空间反而滋生不想上学情绪。”

  建议

  还孩子

  学习主动权

  “孩子一旦放下就不可以,这是父母常见的思维方法。”郁琴芳剖析,从有人伴随支持,到自己独立面对枯燥而长久的学习任务,对大多数孩子来讲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对这个时期,不少父母应该第一掌握适应,正确对待孩子独立学习的成绩波动,更不要表现得比孩子还焦虑。

  对于那些陷入“陪读”深渊的父母,郁老师的建议是,在培养孩子学习态度的同时,不时地给孩子打打“预防针”,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早晚是要退出的,孩子会慢慢同意。

  对于高学段父母的“陪读”,王想龙的建议是:“必须要准时地在孩子面前亮明‘陪读观’。”即变简单的“生活陪读”为“学习陪读”,变单向的“监督陪读”为多向的“信念陪读”,变盲目的“攀比陪读”为有意识的“责任陪读”,变消极的“盲从陪读”为积极的“协调陪读”,引导孩子合理地处置好自己所面对的学习与生活重压。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