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部编版初三上册《第四单元 封建年代的亚洲国家》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在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实行的政策不包含()
A.打造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B.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C.把不少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
D.农民需要向国家交纳赋税
2.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1、伊斯兰教。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A.上古亚非文明 B.上古欧洲文明
C.欧洲封建国家 D.亚洲封建国家
3.下列改革,就性质而言独一无二的是()
A.商鞅变法 B.大化改新
C.彼得一世改革 D.戊戌变法
4.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B.土地为贵族私有,农民耕种贵族土地,须向贵族交纳赋税
C.大化改新使日本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
D.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5.唐朝后期,一位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回来后向大家描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描述中不可能提到的是()
A.遣唐使陆续回国,参加国家建设
B.大家在议论鉴真传法
C.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进步
D.日本各岛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6.美国历史学家迈克尔•哈特在他所著的《历史上百位影响最大的人物及其排列顺序》中,确认穆罕默德是历史上第一位影响最大的人物。他说:“我选择穆罕默德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最有影响的人物……但他确实是历史上在宗教和世俗两方面都获得了卓越收获的唯一人物。”下列有关穆罕默德的史实不可以论证迈克尔•哈特的原因的是()
A.创立伊斯兰教
B.打造起统一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C.在麦加传教
D.在麦地那打造政教合一的国家
7.美国科学家迈克尔•哈特著有《人类史上最有影响的百位人物排名》一书,穆罕默德排名居百位人物之首。你觉得他能位排名第一的重要原因是()
A.他是伊斯兰教的开创者
B.他打造了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
C.他打造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
D.他完成了创立宗教和打造统一国家的双重历史使命
8.托尔斯泰说:“穆罕默德圣人,他引导全阿拉伯人走正道,既为阿拉伯人民防止了流血与牺牲,又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文明进步的大道”。下列事件中与穆罕默德有关的是()
①于610年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
②于622年在麦地那打造政教合一的国家
③著有《医学集成》一书
④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伊斯兰教教历纪元(622年)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穆罕默德开始隐居创教
B.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到达麦地那打造穆斯林公社
C.麦加贵族和穆罕默德达成共识
D.穆罕默德在麦加病逝
10.他是一个宗教开创者,又是一个军事和政治领袖,他和他的继承者们打造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是()
A.乔达摩•悉达多 B.凯撒
C.耶稣 D.穆罕默德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国际共识。
(1)646年,日本效仿隋唐政治规范进行的一场要紧变革是__________。
(2)狭义的“丝绸的道路”是指起始于古时候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时候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它刚开始是由__________开辟的。
(3)魏源撰写的__________一书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先进常识分子开始面向世界,重视研究现实问题。
12.大化改新、采邑制、教皇国、西欧城市复兴反映了上古东方文明这一主题。__________(判断对错)
13.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改革是明治维新。__________(判断对错)
14.清真寺是阿拉伯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不少著名的清真寺,如__________、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和科尔多瓦清真寺等都被誉为世界建筑史的奇迹。
15.他是一个宗教开创者,又是一个军事和政治领袖,他和他的继承者们打造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是__________。
三.辨析题(共2小题)
16.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规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__________。(判断对错)
17.622 年,穆斯林公社在麦加打造,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
四.材料题(共2小题)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进日本进行改革。从646年开始,日本效仿唐朝的典章规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材料涉及的改革名字是什么?领导这场改革的日本天皇是哪个?
(2)材料中这场改革在政治上的内容有什么?
(3)材料中的改革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材料2、救世主不就要下凡,拯救人类进入幸福的千年之国,因人有罪,信仰上帝并真诚悔罪才能进入天国,否者要下地狱。
材料3、宇宙间唯一的真主安拉﹣﹣﹣﹣﹣大伙都信仰真主,而不要再信仰本部落的神。
(1)依据材料填写下表:
材料 | 宗教 | 创立时间 | 创立区域 |
开创者 |
材料一 |
|
|
|
|
材料二 |
|
|
|
|
材料三 |
|
|
|
|
(2)从古到今天,世界上诞生过无数的宗教,而上述宗教历经岁月,成为世界三大宗教,试从三大宗教的相似点剖析其得以传播、进步是什么原因。
(3)“宗教是欧洲中世纪的脊梁”试依据所学常识基督教会在欧洲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五.解答卷(共2小题)
20.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请依据提示写出下列与改革有关的信息:
(1)效仿中国隋唐规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改革是__________。
(2)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在西欧形成严格的封建等级规范的改革是__________。
(3)雅典引以为豪的民主政治,是经过不断地改革而进步起来的,尤其是在__________执政时期达到极盛。
21.读《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示意图,将下列所述城市的中文名字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1)A.伊斯兰教的圣地 B.拜占庭帝国的都城
(2)试从地点说明阿拉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是什么原因。
2019年人教部编版初三上册《第四单元 封建年代的亚洲国家》单元测试题
参考答案与考试试题分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在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实行的政策不包含()
A.打造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B.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C.把不少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
D.农民需要向国家交纳赋税
【剖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有关常识,学会其主要内容及影响。
【解答】依据所学常识可知:大化改新的内容包含:政治上打造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不少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按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当时日本政府并没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故选:B。
【点评】注意识记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1、伊斯兰教。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A.上古亚非文明 B.上古欧洲文明
C.欧洲封建国家 D.亚洲封建国家
【剖析】本题考查亚洲封建国家的史实.
【解答】与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1、伊斯兰教有关的常识均出现于中世纪(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亚洲国家里,因而题干中的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亚洲封建国家。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亚洲封建国家的有关常识.考查学生综合剖析和学会历史常识的能力.
3.下列改革,就性质而言独一无二的是()
A.商鞅变法 B.大化改新
C.彼得一世改革 D.戊戌变法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大化改新、彼得一世改革、戊戌变法的有关史实。学会有关入门知识。
【解答】据所学常识可知,商鞅变法、大化改新、彼得一世改革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而戊戌变法则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题干中就性质而言独一无二的改革是选项D。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常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学会商鞅变法、大化改新、彼得一世改革、戊戌变法的有关史实。
4.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B.土地为贵族私有,农民耕种贵族土地,须向贵族交纳赋税
C.大化改新使日本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
D.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剖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有关常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任用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学习中国隋唐规范,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按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经过大化改新,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所以关于大化改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项。
故选:B。
【点评】注意识记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5.唐朝后期,一位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回来后向大家描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描述中不可能提到的是()
A.遣唐使陆续回国,参加国家建设
B.大家在议论鉴真传法
C.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进步
D.日本各岛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大化改新。
【解答】依据所学常识可知,六七世纪的日本很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规范,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所以唐朝后期日本各岛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重视考查学生的剖析能力,本题的重点是剖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大化改新的有关内容。
6.美国历史学家迈克尔•哈特在他所著的《历史上百位影响最大的人物及其排列顺序》中,确认穆罕默德是历史上第一位影响最大的人物。他说:“我选择穆罕默德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最有影响的人物……但他确实是历史上在宗教和世俗两方面都获得了卓越收获的唯一人物。”下列有关穆罕默德的史实不可以论证迈克尔•哈特的原因的是()
A.创立伊斯兰教
B.打造起统一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C.在麦加传教
D.在麦地那打造政教合一的国家
【剖析】本题考查了穆罕默德。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内忧外患,阿拉伯人民渴望打造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解答】伊斯兰教的传播加快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打造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打造地跨欧、亚、非三洲阿拉伯大帝国时穆罕默德已经去世,有关穆罕默德的史实不可以论证迈克尔•哈特“穆罕默德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最有影响的人物…但他确实是历史上在宗教和世俗两方面都获得了卓越收获的唯一人物”这个理由的是打造起统一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常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的统一的有关史实。
7.美国科学家迈克尔•哈特著有《人类史上最有影响的百位人物排名》一书,穆罕默德排名居百位人物之首。你觉得他能位排名第一的重要原因是()
A.他是伊斯兰教的开创者
B.他打造了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
C.他打造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
D.他完成了创立宗教和打造统一国家的双重历史使命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穆罕默德的主要贡献.
【解答】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借助宗教信仰的力量,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推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公元622年(公元7世纪初期),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伊斯兰教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打造起政教合一的国家。因而穆罕默德排能位排名第一的重要原因是他完成了创立宗教和打造统一国家的双重历史使命。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与剖析问题的能力.注意学会世界三大宗教及阿拉伯国家的打造.
8.托尔斯泰说:“穆罕默德圣人,他引导全阿拉伯人走正道,既为阿拉伯人民防止了流血与牺牲,又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文明进步的大道”。下列事件中与穆罕默德有关的是()
①于610年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
②于622年在麦地那打造政教合一的国家
③著有《医学集成》一书
④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剖析】本题是一道组合选择题,考查的要点是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知道穆罕默德为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半岛统一作出的巨大贡献。
【解答】在四个题支中,《医学集成》一书是阿拉伯著名大夫拉齐斯所著,③排除;①②④均与穆罕默德有关。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伊斯兰教的创立的常识的学会,需识记有关常识。
9.伊斯兰教教历纪元(622年)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穆罕默德开始隐居创教
B.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到达麦地那打造穆斯林公社
C.麦加贵族和穆罕默德达成共识
D.穆罕默德在麦加病逝
【剖析】本题考查了伊斯兰教历。识记学会有关常识。
【解答】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打造起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入门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是什么原因。
10.他是一个宗教开创者,又是一个军事和政治领袖,他和他的继承者们打造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是()
A.乔达摩•悉达多 B.凯撒
C.耶稣 D.穆罕默德
【剖析】本题以他是一个宗教开创者,又是一个军事和政治领袖,他和他的继承者们打造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为切入点,考查穆罕默德的有关常识。
【解答】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多数区域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创立后,穆罕默德借助宗教信仰的力量,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先是622年在麦地那打造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后逐步征服麦加等区域,632年,穆罕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穆罕默德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到8世纪中叶,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帝国扩张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
故选:D。
【点评】注意识记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打造的有关史实。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国际共识。
(1)646年,日本效仿隋唐政治规范进行的一场要紧变革是__________。
(2)狭义的“丝绸的道路”是指起始于古时候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时候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它刚开始是由__________开辟的。
(3)魏源撰写的__________一书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先进常识分子开始面向世界,重视研究现实问题。
【剖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丝绸的道路、《海国图志》有关常识。重点以魏源撰写《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其目的。
【解答】(1)646年,日本为学习中国隋唐的规范,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实行改革,历史上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进步,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的标志。
(2)“丝绸的道路”是指起始于古时候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时候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的道路一般指陆上丝绸的道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的道路和海上丝绸的道路。“陆上丝绸的道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刚开始用途是运输中国古时候出产的丝绸。张骞通西域之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而至,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区域、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到中国大陆。这条交流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的道路。
(3)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撰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故答案为:
(1)大化改新。
(2)张骞。
(3)《海国图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析能力。理解并识记大化改新、丝绸的道路、魏源的思想倡导的有关史实。
12.大化改新、采邑制、教皇国、西欧城市复兴反映了上古东方文明这一主题。__________(判断对错)
【剖析】本题考查了中古亚欧文明。大化改新、采邑制、教皇国、西欧城市集中反映了亚欧封建社会的要紧史实。
【解答】大家通过所学常识了解大化改新、采邑制、教皇国、西欧城市均是中古亚欧文明,日本大化改新与查理•马特实行采邑制的改革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本国封建规范的形成,是中古亚欧文明时期,丕平向教会赐赠地产,奠定了教皇国基础的事件。西欧城市是指11﹣﹣15世纪中古时期西欧诸国新兴的城市。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入门知识的识记能力,学会中古亚欧文明的有关常识。
13.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改革是明治维新。__________(判断对错)
【剖析】本题以判断题的形式,考查大化改革的有关常识。
【解答】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规范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不是明治维新。政治上打造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以才选官;经济上把不少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按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故答案为:×。
【点评】注意识记和区别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有关常识。
14.清真寺是阿拉伯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不少著名的清真寺,如__________、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和科尔多瓦清真寺等都被誉为世界建筑史的奇迹。
【剖析】本题考查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打造的有关常识。识记清真寺的有关常识。
【解答】清真寺是阿拉伯建筑艺术,是伊斯兰教神圣的寺庙,麦加清真寺、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和科尔多瓦清真寺等是其中的著名建筑。
故答案为:
麦加清真寺。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打造的有关常识的学会。重点识记清真寺的有关常识。
15.他是一个宗教开创者,又是一个军事和政治领袖,他和他的继承者们打造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是__________。
【剖析】本题以他是一个宗教开创者,又是一个军事和政治领袖,他和他的继承者们打造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为切入点,考查穆罕默德的有关常识。
【解答】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多数区域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创立后,穆罕默德借助宗教信仰的力量,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先是622年在麦地那打造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后逐步征服麦加等区域,632年,穆罕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穆罕默德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到8世纪中叶,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帝国扩张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
故答案为:穆罕默德。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穆罕默德的有关常识的学会。学生需识记与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等有关的常识。
三.辨析题(共2小题)
16.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规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__________。(判断对错)
【剖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有关常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646年,通过政变上台的孝德天皇颁布诏书,仿效中国隋唐规范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故答案为:√。
【点评】注意对大化改新内容的识记。
17.622 年,穆斯林公社在麦加打造,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
【剖析】本题考查阿拉伯国家的打造,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穆罕默德刚开始在麦加城传教,因为遭到当地传统权势的反对,他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打造了一个以一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故答案为:
×;改正:把麦加改为麦地那。
【点评】注意识记阿拉伯国家打造的时间、地址。
四.材料题(共2小题)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进日本进行改革。从646年开始,日本效仿唐朝的典章规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材料涉及的改革名字是什么?领导这场改革的日本天皇是哪个?
(2)材料中这场改革在政治上的内容有什么?
(3)材料中的改革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剖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解答】(1)材料涉及的改革名字是大化改新。结合所学常识可知,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规范,进行大化改新。
(2)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打造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规范,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3)通过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使日本进步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故答案为:
(1)大化改新 孝德天皇;
(2)打造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规范;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3)大化改新使日本进步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化改新,主要考查学生的剖析总结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材料2、救世主不就要下凡,拯救人类进入幸福的千年之国,因人有罪,信仰上帝并真诚悔罪才能进入天国,否者要下地狱。
材料3、宇宙间唯一的真主安拉﹣﹣﹣﹣﹣大伙都信仰真主,而不要再信仰本部落的神。
(1)依据材料填写下表:
材料 | 宗教 | 创立时间 | 创立区域 |
开创者 |
材料一 |
|
|
|
|
材料二 |
|
|
|
|
材料三 |
|
|
|
|
(2)从古到今天,世界上诞生过无数的宗教,而上述宗教历经岁月,成为世界三大宗教,试从三大宗教的相似点剖析其得以传播、进步是什么原因。
(3)“宗教是欧洲中世纪的脊梁”试依据所学常识基督教会在欧洲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剖析】本题以三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有关常识。
【解答】(1)材料一是佛教的教义,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在古时候印度创立佛教。材料二是基督教的教义,公元1世纪,耶稣在巴勒斯坦一带创立了基督教。材料三是伊斯兰教的教义,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了伊斯兰教。
(2)据所学知,三大宗教得以传播、进步是什么原因有①上述宗教所宣扬的平等、团结和来世的说教对被统治者有较强吸引力,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支持;②教义中宣扬的忍耐、服从符合统治者的需要,得到统治者的扶植、推广,得到广泛传播。
(3)据所学知,政治上,基督教会具备至高无上的权力;经济上,基督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思想上,教会是欧洲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故答案为:
(1)
材料 | 宗教 | 创立时间 | 创立区域 |
开创者 |
材料一 | 佛教 | 公元前6世纪 | 古印度 | 乔达摩•悉达多 |
材料二 | 基督教 | 公元1世纪 | 巴勒斯坦 | 耶稣 |
材料三 | 伊斯兰教 | 公元7世纪初 | 阿拉伯半岛 | 穆罕默德 |
(2)①上述宗教所宣扬的平等、团结和来世的说教对被统治者有较强吸引力,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支持;②教义中宣扬的忍耐、服从符合统治者的需要,得到统治者的扶植、推广,得到广泛传播。
(3)政治上,基督教会具备至高无上的权力;经济上,基督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思想上,教会是欧洲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点评】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析,识记世界三大宗教的有关常识。
五.解答卷(共2小题)
20.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请依据提示写出下列与改革有关的信息:
(1)效仿中国隋唐规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改革是__________。
(2)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在西欧形成严格的封建等级规范的改革是__________。
(3)雅典引以为豪的民主政治,是经过不断地改革而进步起来的,尤其是在__________执政时期达到极盛。
【剖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查理•马特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的有关常识,学会有关入门知识。
【解答】(1)依据所学常识可知,六七世纪的日本很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规范,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2)依据所学常识可知,查理•马特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通过查理•马特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规范。
(3)雅典引以为豪的民主政治,是经过不断地改革而进步起来的,尤其是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达到极盛,被叫做“黄金年代”。
故答案为:
(1)大化改新。
(2)查理•马特改革。
(3)伯利克里。
【点评】注意识记大化改新、查理•马特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的有关常识。
21.读《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示意图,将下列所述城市的中文名字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1)A.伊斯兰教的圣地 B.拜占庭帝国的都城
(2)试从地点说明阿拉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是什么原因。
【剖析】本题以填图题的形式,考查伊斯兰教的圣地和拜占庭帝国的都城及阿拉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是什么原因。
【解答】(1)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迫使麦加贵族同意伊斯兰教,承认他在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地。征服麦加,加快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默罕默德的后继者们,不断扩张,打造了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定都巴格达。伊斯兰教的圣地是麦加在巴格达附近,故下框为A;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故称“拜占庭帝国”,上框为B。
(2)阿拉伯半岛地处欧洲、亚洲、非洲三洲交界处,阿拉伯人奔波于亚欧之间,把中国的四大创造和印度的阿拉伯数字传入欧洲,把欧洲的文明成就也带到了东方,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故答案为:
(1)
(2)阿拉伯半岛地处欧洲、亚洲、非洲三洲交界处。
【点评】题干没详细解述的图片型题目需要认真察看剖析图片中包括的文字,依据有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辨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