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首次月考物理试题
1、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2分)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假如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分钟内振动6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___Hz,人类__________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可以”)
2.(2分)晚上小明家楼上的孩子正在拉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__________产生的。琴声影响了小明的学习,他关上窗户,这是在__________控制噪声。
3.(2分)某飞机在5s内匀速飞行了1000m,它飞行的速度为__________m/s,合__________km/h。
4.(2分)班主任李老师在走向教室的过程中,听到班级学生念书声的__________在渐渐变大。仔细一听,原来是班长在领读课文,李老师是依据__________看出来的。(均填“响度““音调““音色“)。
5.(2分)如图机械停表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示数为__________。
6.(2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物理学角度看,诗中的“月落”是以__________作为参照物的,“钟声”是由钟的__________所产生的。
7.(2分)小强在马路边上拍街景照片,连续拍了两张,如图甲、乙所示。假如以轿车为参照物,卡车向__________运动;假如以骑自行车的人为参照物,树是向__________运动。(填“左”或“右”)
8.(2分)自2007年4月18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已进行第六次大提速。这次大提速全国主要中心城市将新开“D”字头迅速列车86列,其中D92次和D93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见下表,依据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信息可知:D92次列车从南昌到上海南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min,它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km/h。
南昌﹣上海南 | 上海南﹣南昌 | 运行距离 | ||
D92 次 | 8:34开 13:49到 | D93次 | 15:31开 20:39到 | 840km |
9.(2分)如图所示的六架战机以相同的速度列队飞行。此时,若以战机下面的白云为参照物,战机上的飞行员是__________的;若以其中任意一架战机为参照物,其他战机是__________的。
10.(2分)关爱生命,为保证校车在公路上行驶安全,规定行车速度不能超越40km/h,40km/h是指校车行驶过程中的__________(填“最大““平均““最小“),校车行驶时,需要每位学生系好安全带,此时,学生相对于校车是静止的,而相对于公路旁的树木是运动的,这由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__的。
2、选择题(共26分,把你觉得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第11~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2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1.(3分)在某次测量中,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五次的测量结果分别是于13.42cm,14.43cm,14.43cm,14.65cm,14.42cm,则结果为()
A.14.42cm B.14.47cm C.14.43cm D.14.425cm
12.(3分)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的过程中()
A.声速渐渐减小 B.音调渐渐减少
C.振幅渐渐减小 D.声速、频率、振幅都减小
13.(3分)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是4:3,速度之比为3:2,则两物体行驶时间之比为()
A.9:8 B.8:9 C.2:1 D.1:2
14.(3分)假如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样它前2s内的速度是()
A.20m/s B.10m/s C.5m/s D.没办法确定
15.(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②“闻其声而知其人”主如果依据音色来判断的;
③大夫用“B超”察看身体是不是有结石是借助超声波传递信息;
④用大小不一样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⑤大冶中心城区4月30日推行“禁鞭令”,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⑥只须物体在振动,人就肯定能听到声音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6.(3分)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都不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都相同
C.甲的音调比丙的高
D.乙是噪声
17.(4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发出声音大额喇叭能使它前面的蜡烛“跳舞”,说明声波传递能量
C.听众在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借助了声音的响度不同
D.次声波的频率非常高,所以人耳不可以直接听到
18.(4分)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s﹣8s内,甲、乙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3、简答和计算题简答、计算题(共26分,第19题5分,第20题6分、21题各7分,第22题8分)
19.(5分)图中是李白所写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中包括着不少物理常识。示例,现象;千里江陵1日还;常识;小舟的速度快。请你仿照示例再写出其中蕴含的一个现象及其对应的物理常识:现象:__________;常识__________。
20.(6分)如图是D412次动车组列车运动时刻表的一部分。
时间 | 上海 | 苏州 | 常州 | 南京 | 徐州 |
到站时间 |
| 09:51 | 10:33 | 11:45 |
|
发车时间 | 09:15 | 09:53 | 10:35 | 11:50 |
|
里程/km | 0 | 84 |
| 300 | 648 |
(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29km/h,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多少?
21.(7分)某学习小组用刻度尺与停表记录一辆遥控小车的运动状况,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依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象。依据图象回答以下问题。
(1)小车在前2s内的速度为__________m/s。
(2)小车行车速度最快是什么时段,速度是多少?
(3)小车7秒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2.(8分)如图所示,是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它告诉汽车驾驶员,
(1)从目前起,行车速度不能超越__________。
(2)假如这个时候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则车__________(“有”或“没”)违反交通规则。
(3)车经过多少min到达收费站?
4、实验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23.(7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实验中用的斜面的坡度__________,(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__________。
(2)实验前需要掌握熟练用电子表,假如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做__________(选“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BC=__________m/s。
(4)如图2所示,在铅笔上整齐排绕20匝漆包线,则漆包线长度为__________cm,直径为__________mm;
24.(7分)探究声音的产生:
(1)如图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此做是为了__________。在图乙中,当敲响右侧的音叉时,与左侧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中传播;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这两个实验,则甲图实验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可以”)察看到上述现象,乙图实验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可以”)察看到上述现象。
(2)如图丙所示,探究影响音调的原因,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第三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__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__有关。该实验中用到一种科学研究办法是__________。
25.(2分)如图是一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的速度表,现在指示的行车速度是__________km/h,以如此的速度行驶40km,需__________h。
26.(5分)如图所示,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
(1)在玻璃钟罩内放一个正在发声音乐闹铃,钟罩底部插上玻璃管的软木塞,此时你__________听到音乐。(填“能”或“不可以”)
(2)用抽气设施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__________。
(3)假如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大家__________听到声音。(填“能”或“不可以”)但有时还是能听到铃声。请你剖析缘由可能是:__________。
(4)该实验表明声音不可以在__________中传播。
27.(7分)大海同学为了探究琴弦的音调与音弦的材料、张紧程度、横截面积、长短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使用了表一所列各种规格的琴弦、几个钩码和一个可以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
编 | 材料 | 长度/cm | 横截面积/mm2 |
A | 铜 | 60 | 0.76 |
B | 铜 | 60 | 0.89 |
C | 铜 | 60 | 1.02 |
D | 铜 | 80 | 0.76 |
E | 铜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F | 铜 | 100 | 0.76 |
G | 钢 | 80 | 1.02 |
H | 棉纶 | 80 | 1.02 |
I | 棉纶 | 100 | 1.02 |
实验步骤:
(1)在大木板的两边立起两块小木板,在大木板的一端牢牢钉人一根大钉子,把弦的一端绑在钉子上,另一端垂在桌边,把钩码绑在垂下的弦上。(如图)
(2)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这一猜想,应使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如表)
(3)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这一猜想,应使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如表)
(4)表中有些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这一猜想,须知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如表)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二(下)首次月考物理试题
参考答案
1、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题(共26分,把你觉得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第11~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2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1.C; 12.C; 13.B; 14.C; 15.B; 16.C; 17.ACD; 18.ABC;
3、简答和计算题简答、计算题(共26分,第19题5分,第20题6分、21题各7分,第22题8分)
19.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20km/h;(2)86km。; 21.__________; 22.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_________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