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草莓族指的就是生活在家人的精心呵护下,承受不了一点点挫折和失败的孩子们,他们外表光鲜,但抗压能力却极差。只有进行适合的挫折教育,才能让孩子们不做草莓族。
当今独生子女中生活着一大群草莓族孩子,他们从小被爸爸妈妈呵护备至,就好似草莓,外面光鲜夺目,却质地绵软,稍一施压就整个抵抗不住变成一团稀泥,但它的表层也疙疙瘩瘩挺有个性的。草莓族一般是高IQ低情商的孩子,他们应试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弱;文化水平高,心理素质较差,缺少健康的自我意识,无论在生活还是情感上都过度依靠爸爸妈妈。他们一旦遭遇逆境,就会引发全方位的心理崩溃,引起焦虑型抑郁症。专家指出,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当今独生子女中生活着一大群像草莓一样鲜嫩、柔弱的孩子,他们生活在顺境之中,生活在爸爸妈妈百般的溺爱之下,没历程过任何挫折和苦难,所以不可以抵抗外面就算一点点的重压,只须稍微碰碰他们,他们就被挤压破了,情感上、行为上、思想上,就会出现如此、那样的问题。有些时候,在成人看来不足挂齿的事情,在这类孩子看来却是天大的事情、要命的事情。如此的孩子被称之为草莓族。
草莓族的说法最早时尚于台湾,指的是生于1980年未来的人,这群人的特质就如草莓,外面光鲜夺目,却质地绵软,稍一施压就整个抵抗不住变成一团稀泥,但它的表层也疙疙瘩瘩挺有个性的,和他们相处拿捏要十分小心。
草莓族孩子易患焦虑型抑郁症
山东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医院副院长王冠军觉得,草莓族是高IQ低情商的孩子,他们应试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弱;文化水平高,心理素质较差,碰到重压甚至是非常小的挫折就会像草莓那样一压就扁。
心理专家觉得,草莓族孩子的问题在于缺少健康的自我意识。他们有最强的自我中心和理想化的自我期待。在看着阳光的外表下,有一颗脆弱、敏锐、无助的心。他们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情感上都过度依靠爸爸妈妈。在成长中,他们一旦遭遇逆境,就会引发全方位的心理崩溃,引起焦虑型抑郁症。症状发作之后,自信心会随之极速降低,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立刻变得一团糟。最后连简单的平时生活都不可以自理。在情感上他们会愈加依靠亲人,不停地向亲人诉说,渴望亲人的理解,需要亲人伴随,不然心慌不已。他们对我们的这类表现很自责,内心充满对我们的不满、愤怒。他们被无助、无力、无能、无期望、无意义、自责的感觉所包围,常常失眠、心慌、紧张,在痛苦中挣扎和煎熬,用不信赖的见地看待世界,生活圈子变得愈加狭小。
父母过度保护让草莓族丧失抗压能力
草莓族总是在生活的一些要紧关口容易出现问题。如,从初中升高中功课跟不上;进入重点学校而不适应激烈的角逐;在工作岗位上晋职后不可以胜任;成为爸爸妈妈而不可以负起责任等等。
心理专家表示,目前的家庭多数是421模式,也就是4位老人+2位爸爸妈妈+1个孩子构成。因此,孩子看上去特别珍贵,而父母们更是把这类孩子视若珍宝,任何一点损伤也不敢让他们承受。家的每一个大人总期望能竭尽自己所能,为孩子铺垫一条平坦的大路,没崎岖,不会摔跤。特别是老大家总是会觉得,必须要做到毫发无伤的保护才是爱孩子,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却不知,这种过度保护却比较容易致使孩子能力进步的迟滞、对外面伤害缺少抵抗力等问题。
在过分娇纵中长大的孩子,总是缺少独立能力,啥事都依靠别人帮他完成。并且胆怯怕事,缺少自信心,遇到事情自己不承担责任,只能埋怨其他人。
挫折教育是草莓族孩子的成长阶梯
每一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不过已经有愈加多的父母认识到,孩子越是没历程过挫折,长大后生活应变能力就会越差,从小无微不至的呵护,反倒可能成为将来的隐患。
专家指出,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培养孩子的勤勤恳恳能力。让孩子有机会失败,掌握从失败的谷底自己爬起来的能力。有意识让孩子去挑战一些困难程度较大的事,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进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方案。父母具体可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训练孩子:
培养责任感。父母无条件地保护孩子,会让孩子感觉他在家庭中是第一位的,这对于将来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很不利。应该让孩子感觉到他与其他的家庭成员是平等的,慢慢培养一种家庭责任感。
培养自理能力。让孩子试着料理我们的生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并迁移到未来的生活和交往中去。
培养心理独立性。平常大家总会主动帮助孩子做些事情,然而有的事情是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此时给予过多帮助的话,会让孩子产生依靠心理。只须是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就应该鼓励他独立去做。
正确引导孩子掌握迎接和挑战挫折。创造挫折情境是挫折教育的一种办法,但屡屡的挫折又会让孩子失去自信,所以,还要正确引导孩子怎么样去面对挫折,培养孩子受挫后的自我恢复能力和自信心。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当面对挫折时,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