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孩子期望父亲保护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给予孩子的安全感不够。日前,在湖南卫视热播的父子亲情互动节目《父亲到哪里》中,没母亲在身边,孩子们在陌生的环境里出现的种种情况,让这类星爸们惊惶失措。如此的窘境,引发不少年轻爸爸妈妈的共鸣,也让父亲该在家庭教育中承担什么责任这个话题再度引发热议。
为此,日前记者分别在昆明的3所小学,随机对5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仅有三成孩子表示,爸爸给自己开过父母会。与接送放学、发零烧钱相比,逾九成的孩子最喜欢得到爸爸的保护与帮助。
孩子心声
爱发脾气的父亲最不受青睐
孩子们最不喜欢爱生气的父亲和吸烟喝酒的父亲。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关于父亲的缺点,七成孩子都选择了吸烟、喝酒和乱发脾气。最讨厌父亲吸烟了,对身体多不好。喝酒也是。不少孩子都表示,吸烟喝酒如此的不好的行为,他们都是极力反对的,而且这也在无形中破坏了自己父亲在心中的形象。
不喜欢父亲冲我发火,喜欢他能坐下来好好和我谈谈。在调查中,74%的孩子都期望可以和父亲成为朋友,父亲能像朋友一样陪我玩耍,坐下来和我谈心。受访的学生们都憧憬着自己与爸爸的朋友关系,也有部分学生表示已经和爸爸是朋友关系了。但调查中,也有学生表示自己和爸爸只能是父女(父子),这是没方法去突破的。
除此之外,在调查中,只有12个受访学生表示爸爸来给自己开过父母会,剩下的40个孩子均表示爸爸从来没参加过我们的父母会。然而,对于爸爸缺席是什么原因,不少孩子都不以为然。同学们都是母亲来啊,所以我也是母亲。孩子们好像都默认了父母会是妈妈会的传统。
上学由父亲接送孩子非常有安全感
在此次问卷调查的第一部分,最喜欢父亲为你干什么事情?中,除去伴随自己玩耍外,父亲可以保护我同样位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就是,在遇见困境的时候能帮助我。在调查问卷中,提到关于父亲能否接送孩子上下学的问题里,只有7个孩子选择,仅占总体的14%。
父亲都不可以来接我,他太忙了。小学四年级的张同学告诉记者,从婴幼儿园开始父亲就没来接送过她。但父亲在我心目里是超帅的父亲,可以保护我。记者询问张同学是不是期望爸爸能来接送她。她考虑了一下,那你说呢?
我父亲每天都来接我。和张同学不同,可可的爸爸天天都接送孩子,当然喜欢父亲接送我了,就不会遇见坏人了。而且天天放学都有美味的。采访中,和可可一样等待父亲来接我们的孩子们都表示,爸爸可以来接送自己让他们非常有安全感。
父亲心声
陪孩子的时间少父亲也非常内疚
下午放学时,李先生坐在电动车上等着儿子出来,如此的机会对他来讲并不多。一个月可能就三四次吧,平常都是他妈来接。李先生说,自己接儿子的时候,都是偶尔下班得早,正好赶上儿子放学,顺路捎回家。儿子上到二年级,自己只在孩子刚开学的时候帮孩子开过一次父母会。
父亲有空闲就父亲接,没时间就母亲接。李先生说,每每听到儿子说这种模棱两可的话时,他都会有点内疚。其实能感感觉出来,他一定是最期望我去接他的。一家三口一块的时候,也感觉他更亲我,可能是平常陪他的时间太少了。
在一所小学门口,记者察看了放学后半小时接孩子的状况,半小时内,除去爷爷奶奶接送的孩子外,来接孩子的爸爸只有13人,而妈妈多达34人,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来接孩子放学的父亲,都表示,在对孩子平常的教育和生活起居的照顾上,都是以孩子母亲的时间为主,母亲时间安排不过来的状况下,才会由父亲协调时间来管这类事情。就像辅导作业,也是他母亲先来,假如辅导不下来了,我再去。小学五年级学生父母钟先生说。
专家剖析
父爱能帮助孩子意志成长
大部分孩子期望父亲保护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给予孩子的安全感不够。我省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青少年素质教育培训中心主任余允珠说,之所以孩子期望能得到爸爸的保护,也代表了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代表着力量和家族,父亲稳定了,家庭才会稳定。孩子同样也遭到了这种意识的影响。余允珠说,从其次来讲,孩子期望得到父亲的保护,可能也说明父亲对孩子的关心程度不够,在平常对孩子的理解与赏析也不够,致使和孩子关系的淡化。
余允珠觉得,父亲和母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承担的责任是分时间段的。孩子进入青少年之前,孩子在生活上还不可以独立,从妈妈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来讲,照顾孩子子的生活起居成长,还是应该以母亲为先。
而在孩子进入青少年之后,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就愈加凸显,更多地教会孩子生活的智慧。余允珠觉得,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父亲更应该看重的是对孩子心力成长,应该为孩子树立起家庭责任的榜样,帮助孩子在乎志上成长。
一点建议
父亲蹲下来和孩子做朋友
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第一要给予孩子的就是爱。余允珠建议,爸爸先概念自我的家庭角色,既然选择了家庭,要对老婆和孩子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转换家庭角色的定位,要做一个慈父而不是严父。
在余允珠看来,关爱孩子、赞赏孩子比惩罚孩子更要紧,给予孩子爱和平等的待遇,如此的孩子是身心成长最健康的。所以父亲需要以爱为核心,蹲下来,乐孩子所乐,忧孩子所忧,急孩子所急,和孩子一块成长。
有关阅读:
王诗龄和kimi闹矛盾引热议孩子打闹该咋办?
专家传授婴幼儿教育秘诀:孩子之间争吵是否应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