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的:
1.注意观察画面,联系故事内容进行考虑,能比较了解、完整的表达我们的想法。
2.体验“依据蛇的特征拓展想象“的快乐,感知人与动物之间美好互动的情感。
重难题:
1.理解故事内容,感兴趣的表达学说句子“我把克里克塔变成了……和我一块玩……”
2.感知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感
活动筹备:绘本PPT,软管,软铅丝。婴幼儿每个人一本绘本(局部)
事先知道婴幼儿是否已经看过这本图画书。
活动过程:
一.奇怪的包裹
1.老师带来一本书,题目是什么?克里克塔是什么?
预设1、塔(一座塔的名字)
预设2、人的名字(那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到底是什么呢?大家听着故事找答案---
2.教师讲述(PPT2、3):以前,在法国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位波特太太,她有个儿子在遥远的巴西研究爬行动物。
提问:波特太太和哪个住在一块?
儿子?儿子在那里?有儿子一定会有父亲,也就是波特先生,画面上有波特先生吗?
(引导婴幼儿关注画面中的细节)这个相框里的哪个?
波特先生过世了,波特太太一个生活活她非常寂寞。
教师继续讲述(PPT4):有一天,快递员送来了一个奇怪的包裹。
提问:这个包裹那里奇怪?(不同圆形和环形)
环形的包裹里面可能是什么呢?
3.出示揭晓答案(PPT5),到底是什么呢?
方法1、你们都如何啦?学得非常像。为何会如此?
方法2、看到蛇,你们波特太太如何了?(引导察看她的神态动作)
4.讨论“蛇”,有关蛇你了解什么常识?
教师总结:蛇是爬行动物,有些有毒,有些没毒,这条蛇有没有毒?
二.蛇的名字叫克里克塔
1.师生一同阅读绘本,知道克里克塔名字的起源。
波特太太也担忧这条蛇有毒,于是去动物园查询,发现它是一种无毒的大蛇,叫做波尔.肯斯特里克塔。波特太太便叫它“克里克塔”。叫什么?
2. 原来故事的主角是一条蛇,那样你猜下面会是的一个恐怖的?还是温馨的?还是有趣的故事呢?
三.幸福的克里克塔
1.婴幼儿自主翻阅自制绘本
教师:拿出椅套里的小书,仔细的看,出了什么事故事。
2婴幼儿自由讲述阅读发现。
3.教师引导梳理
教师:来讲说波特太太和克里克塔之间发生的故事吧!
——在波特太太的照顾下,克里克塔的生活和普通的蛇可不同,它像孩子一样喝牛奶、有床睡、有衣服穿,长的健健康康
——波特太太这么细心照料克里克塔,那样克里克塔又是如何对待波特太太的呢?
——波特太太和克里克塔就像母亲和孩子一样,波特太太爱着克里克塔,克里克塔爱着波特太太。
4.集体PPT阅读,教师讲述书本上的文字
四.有趣的克里克塔
波特太太一刻也不想和克里克塔分开,可是她还要上班呢?猜猜她是做什么工作的。
1.教师引读
(1)数学课:在课堂上,克里克塔做了一件有趣的事(出示蛇身变出的数字)
——变化数字9
——学说句式“我把克里克塔变成了数字9,和我一块学数学”
(2)体育课:看看克里克塔又变成了什么。
——集体观看图片,自由讲述:和孩子们玩的时候,克里克塔变成了什么?它为何可以变成这类东西呢?
2.拓展想象
(1)假如你跟克里克塔玩,会如何玩?(教师示范一种变法:蝴蝶结。学说:我把克里克塔变成了蝴蝶结,和我一块打游戏)
(2)出示婴幼儿操作材料:大蛇(软管)和小蛇(软铅线),解说需要(请个别婴幼儿示范)
(3)孩子们自由用软管边玩边说。
(4)教师:你把克里克塔变成了什么?
五.延伸活动
故事的前半部分讲了一个温馨的故事,后半部分会是什么样的呢,克里克塔还会变成什么呢?请小朋友自主阅读实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