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路:
本活动是大班数学中关于比较轻重的一个活动,我将引导婴幼儿通过提一提、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等多种办法比较物体的轻重,让婴幼儿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多样性的。通过分组操作,婴幼儿依据我们的意愿自主选择不一样的办法来比较出多个物体的轻和重。
活动目的:
1.通过提一提、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等多种办法比较物体的轻重,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多样性的。
2.借用工具,判断物体轻重的精准性和必要性,初步感知比较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3.掌握互相合作,体验操作的乐趣,并初步掌握记录。
活动筹备:
1.水桶两只 纸箱两只 皮球三个
2.天平秤 物品若干
3.记录表 笔
活动过程:
1、提一提
1.教师出示两只水桶,请一位小朋友提过来,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并比较两只水桶的轻重。
2.小结:原来,大家可以用提一提的办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2、看一看
1.教师请两位小朋友上来,请婴幼儿看一看并比较出哪个轻哪个重?
2.小结:原来,大家可以用看一看的办法比较轻重。
3、掂一掂
1.出示两个箱子,一个大的空箱子,一个装满物品的小箱子,请婴幼儿猜一猜哪个轻哪个重?
2.小结:大的东西未必重,小的东西未必轻。大家可以用掂一掂的办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4、称一称
1.出示两件重量接近的物品,请小朋友掂一掂,用什么办法可以了解这两件东西什么重什么轻呢?(启发婴幼儿自由发言,一定婴幼儿的想像和发言。)
2.教师出示天平秤:“要想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大家要借用工具,可以用称一称的办法。
3.小结:原来,大家可以用的称一称办法比较物体的轻和重。
5、比较三样物体的轻重并排序,初步感知比较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1.教师出示三个皮球,请婴幼儿尝试用我们的办法比较出它们的轻重,并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
2.小结:原来,同一个物体跟不一样的东西比轻重,结果是不同的。
6、婴幼儿运用上述所学的办法,分组进行操作
1.教师简单介绍材料,说明操作需要。
2.两两合作,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比较出轻重,并完成记录。
3.呈现婴幼儿记录表,教师验证。